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长期采行生产型的社会政策,这一残余式的福利模式不重视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提升,工业发展主要依靠青年劳动力的体能特征获取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产业结构的转型、社会福利理念的不断进步,发展型社会政策逐渐取代生产型社会政策成为我国社会政策构建的基础理念之一。发展型社会政策重视人力资本,而自迈克尔·谢若登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社会福利政策领域提出“资产累积”的分析思路以来,社会保障从对人力资本的数量(生育率或退休行为)、质量(教育投资或健康保健计划)、人力资本迁移(养老金计划等)的研究不断扩展到保障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的研究上。本论文运用制度分析,将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1990)提出的比较社会福利模式的研究范式推演到劳动力培训的模式研究(第3章),在理论上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培训模式划分为自由、合作主义、政府引导三类市场模式,提炼出劳动力培训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劳动力市场、国家管制和社会参与、财政来源、制度稳健性与平等性是构成劳动力培训模式的主要因素。在比较福利模式——一个劳动力培训模式的分析框架之下,通过国际经验借鉴(第4章)、历史镜像回顾和现存培训的政策分析(第5章)、案例考察(第6章)等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主要理论结论(第7章):其一,我国现存的劳动力培训模式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其中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主导性特征;其二,我国劳动力培训政策体系在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社会福利政策转型、劳动力无限供给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下,呈现出典型的双重“二元性”特征,即培训机制存在着主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分割,也存在着次要劳动力市场内部的“二元性”分割。最后,本研究指出青年失业将是培训支持政策(training support policy)发展的重点,对未来我国青年劳动力培训的规模与财政负担进行了中短期的预测分析,并提出重新审视青年培训政策上的福利理念与政府责任和构建劳动力培训的长效机制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