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气饱和度和高非均质性“三低一高”的特点,近几年来,关于煤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煤储层含气饱和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用于指导开发的成果相对匮乏。煤层含气性是煤层气成藏的一个基本要素,是煤层气勘探开发决策的重要依据,而煤储层的含气饱和度是含气性评价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煤储层的含气饱和度研究势在必行。煤层气含气饱和度值是通过实际含气量与储层压力条件下在实测的等温吸附曲线上所对应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之间的比值而计算得来,而实际含气量是通过含气量测试技术(目前最常用的是USBM直接法)测得的,而饱和吸附量是通过等温吸附实验验获得。因而,实际含气量与饱和吸附量的测试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含气饱和度的计算结果,进而,需进一步规范二者的测试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全国重点煤层气田的含气饱和度初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研究分析影响实测含气量和饱和吸附量测试准确的各个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测试改进建议。影响实测含气量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损失气量计算方法的选择,不同结构类型煤样,测试样品的选择,温度、压力的影响,球磨时间,以及其他外在影响因素,根据解吸实验分析数据发现减少煤样暴露时间,并按照不同结构类型煤样区分性选择不同的解吸时间段和计算方法,选择合理的球磨时间和提钻速度等,同时在储层温度条件下进行解吸测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实测含气量测定的准确性。而影响等温吸附试验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实验温度,平衡水分的测定,气体组分以及气体实验压力等,通过研究发现为提高饱和吸附量测定的准确性,需要在储层温度条件下,提高平衡水分测定的准确性,选用符合实际的气体组分进行实验,并根据煤样吸附能力优化最大压力。在对含气饱和度进行微观精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整理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重点煤层气田资料,结合解吸吸附实验数据,对煤层气含气饱和度进一步进行宏观的评价,从而初步建立起各地区的含气饱和度评价体系。全国煤层气目标区含气饱和度为20~91%,平均为45%。根据重点含气区带平均含气饱和度的分布情况,可将含气饱和度划分为四级:>75%、60~75%、45~6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