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中国特色行政协商民主目前还是一个几乎无人专门、系统研究的领域,也是一个迫待进一步拓展和制度化的实践领域。研究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不仅对于丰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深入开展行政协商等五类协商民主的要求,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中国协商民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行政协商民主进行系统性研究。首先,在理论层面,通过界定内涵、外延和特征,回答了什么是行政协商民主;通过对中西方行政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比较,探析了中国行政协商民主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回答了中国行政协商民主“特”在哪儿的问题。其次,在方法层面,从理论化的应然角度,阐述了开展行政协商民主实务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最后,在实践层面,总结分析了推进中国行政协商民主发展所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不足的成因,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行政协商民主的基本对策。本文共分七个章节对中国特色行政协商民主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择要言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在梳理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行政协商民主的研究现状后,针对其存在的专门性、系统性研究成果缺失等不足确定了研究主题,安排了结构框架并着重阐述了除选题之外,本文在理论观点方面的四个创新之处:一是探索性地界定了行政协商民主的内涵;二是创造性地划分了行政协商民主的类型;三是区分了行政协商结果的运用和处理方式;四是设计了中国行政协商民主制度框架。第二章为行政协商民主的类型与特征。首先,提出并界定了行政协商民主的概念。本文认为:所谓行政协商民主,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正确履行管理职能,由其主导与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通过信息交流、讨论磋商等规定程序,就共同关心的行政管理事务听取意见、寻求共识的行政决策体制。接着,按照行政行为功能作用的不同,创造性地将行政协商民主划分为立法类、决策类、执法类、救济类、调解类等五大类型。随后,通过与其他类型的协商民主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行政协商民主所具有的政府主导运行、协商程序规范、涉及内容广泛和责任追究严格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三章为中国行政协商民主的理论特色。首先,阐述了中国行政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理论。本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关于民主、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协商民主的思想理论是构建中国特色行政协商民主体系的理论基础。其次,比较分析了中西方行政协商民主理论在理论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底蕴以及价值目标等方面的不同之处。第四章为中国行政协商民主的实践特色。首先通过纵向回顾,以蕴含行政协商民主精神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三三制”政权为开端,将中国行政协商民主实践历程划分为早期探索、初步形成、挫折停滞、恢复发展和创新提升等五个阶段。其次,通过中西方的横向比较,将中国行政协商民主的实践特征提练为执政党领导自上而下有序推动、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多层开展内容丰富、咨询性参与为主等四个方面。第五章为中国行政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和方法。在对国内实践进行理论提炼,对国外经验加以合理借鉴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行政协商民主的七大实现形式,即公开征求意见、民意调查、听证会、座谈会、协商大会、公民评审团、直接商谈和四种主要的方法,即信息公开的方法、代表遴选的方法、协商主持的方法、结果处理的方法。本文认为,行政主体应该针对不同的协商事项,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适用原则,对这些形式和方法加以灵活运用。第六章为中国行政协商民主的进展与不足。本章以分析问题为导向,首先,总结归纳了推进中国行政协商民主取得的进展:一是发展行政协商民主已经被纳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并在中共中央的顶层决策中作出了政策宣示和重要部署。二是行政协商民主制度逐步建立。这主要体现在从国家到地方在不同的行政领域和不同层级上,程度不同地开展了与行政协商民主相关的立法和制发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三是行政协商民主在多领域探索拓展。这主要表现为行政协商民主由原来主要就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逐步向行政立法、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救济和行政调解等多领域拓展。与此同时,考察梳理了中国行政协商民主在广泛性、规范性、实效性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公众的参与诉求相比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着重分析了存在上述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行政官员的协商民主意识和能力薄弱、公众的协商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欠缺、行政协商民主法制保障体系缺失、行政协商民主理论支撑乏力等。第七章为推进中国行政协商民主发展的对策。本章针对发展中国行政协商民主存在不足的原因,提出并阐述了提升行政协商民主主体能力、建构行政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优化行政协商民主发展环境、创新行政协商民主技术手段和强化行政协商民主理论支撑等五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