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世纪50-60年代,日朝两国统治者均面临“内忧外患”一时俱来的统治危机。在国内,两国封建制度急剧走向衰落,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当权者惶惶不可终日。与此同时,欧美列强为武力组建世界市场,发起多次冲击,处于劣势的日朝两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并在日益尖锐化的过程中,将封建政权的统治推向了总崩溃的边缘,迫使其做出反应,不约而同地展开一系列改革,以图存救亡。在日本,出现开港后幕府接连进行的安政、文久、庆应改革等三次改革;在朝鲜,大院君政权推行了长达10年的内政改革。
在国际学术界,对日本开港后三次改革和大院君改革,已有程度不等的研究。但是,将上述改革作为19世纪50-60年代东北亚国家近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历史现象,加以分析和比较的学术研究,尚待继续深入。本文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将上述改革联系起来加以把握,力图更加客观、深入地探讨两国改革全过程,总结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任何改革的到来,都不是偶然的,往往与当时的国际局势有关。作为上述改革最直接的国际背景,即两次鸦片战争对日朝两国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约、开港、丧失国家主权的严酷现实,对日朝两国统治者造成程度不等的心理压力和危机意识。但由于两国国情与政情的不同,因而在同样的国际背景下,应对方式却不尽相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为,本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大凡改革,总是由精英人士及其形成的集团势力开风气之先,针对时弊,提出经世济民之策,弃旧图新。本文主要从日朝两国当时的国情和国内矛盾入手,通过探讨改革的主导力量的构成与演进,并就其提出的改革目标、改革步骤、实现改革目的所需途径等方面的构思,及其施政方针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改革举措如何,与能否实现改革目标直接相关,也直接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在探讨了改革势力集团的施政方针之后,本文主要论述日朝两国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人才等方面所采取的主要举措,也探讨了开港后幕府三次改革间的关联与互动,并对两国加强中央权力、克服财政危机、起用人才、强化国防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进行比较分析,为两国改革结局的不同预做铺垫。
改革的结局如何,是研究改革课题的重要问题。与大院君改革在权利斗争中戛然而止不同,开港后日本的三次改革不仅前后相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且为明治维新的到来未雨绸缪。本文在论述两国改革结局差异的同时,从体制、官僚构成、外压等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日朝两国改革结局不同的主要因为。
作为本文的结论,笔者认为:由于战略位置、国情状况、执政者心念和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日本幕府在开港后进行的三次改革和朝鲜的大院君改革,虽然在近代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为两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日本幕府在改革过程中崩溃,为明治维新的展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某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大院君的下野并未触及封建政权的根基,势道政治继续存在,遏制了朝鲜自主展开近代化的可能性。通过对上述改革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探明近代日朝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