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视力和形态学两方面观察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探究治疗好转后的复发情况,分析形态学应答不良病例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西京医院眼科门诊初诊为渗出型AMD患者41人患眼43例。所有患眼接受3+PRN的规范抗VEGF药物治疗(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注射液),即初始治疗连续3个月,根据每月随访情况行按需治疗,其中连续3个月的初始治疗为加载治疗。设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为本研究的观察时间节点。本研究从视力和形态学两方面观察评估患眼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后的应答效果。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抗VEGF药物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的视力与治疗前视力相比有无提高;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视力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晶体状态、诊断、病灶类型、加载治疗期用药和OCT检查中相关特征结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的视力及视力提高与基线视力的相关性。同时,分别比较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 thickness,CRT)与治疗前CRT相比有无降低;观察加载治疗后的形态学疗效,分析形态学应答不良病例的可能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可能影响形态学疗效的相关因素。此外,观察接受治疗后视网膜积液吸收的患者在随访中的复发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入组患眼每眼平均治疗次数(4.7±2.2)次,治疗后随访11.8~15.4个月(平均13.3±1.1个月)。患眼的基线平均视力为(0.86±0.45),治疗后1个月患眼平均视力为(0.80±0.41),与基线视力相比未见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患眼平均视力分别为(0.67±0.39)、(0.73±0.39)和(0.76±0.37),与基线视力相比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0、-2.19、-1.77,P<0.05)。加载治疗后1个月平均视力较积液吸收时视力提高(0.12±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研究未发现显著影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力的因素;基线存在视网膜内积液(intraretinal fluid,IRF)和基线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断裂的患眼治疗后12个月的平均视力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β=0.34、0.33,P<0.05)。比较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两种药物的疗效和治疗次数,并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视力与基线视力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2、0.65、0.53、0.50,P<0.05);视力提高与基线视力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0.55、-0.59、-0.63,P<0.05)。患眼的基线平均CRT为(320.9±155.6)μm,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患眼平均CRT分别为(220.6±115.2)μm、(186.7±117.5)μm、(193.1±113.7)μm和(180.7±104.8)μm,与基线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5.27、5.15、5.42,P<0.05)。观察入组43眼的形态学应答效果,完成3针(加载治疗)后1个月时,35眼(81%)形态学应答良好,8眼(19%)形态学应答不良;未发现显著影响形态学疗效的因素。入组43眼中有40眼(93%)至少一次积液吸收,其中21眼(53%)出现复发。积液吸收时视力更好眼复发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16.7(1.22,100)(P<0.05),视力更好眼出现复发的风险是更差眼的16倍。结论:规范的抗VEGF药物治疗方案对渗出型AMD治疗效果在短期内安全有效。患者视网膜积液吸收后仍需完成加载治疗提高视力;基线视力差、视网膜内液体、基线外界膜断裂的患眼预后视力更差;应警惕治疗后视力更好的患眼容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