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式对CKD并发ACS患者进行了病例调查与研究,以了解CKD与临床各项指标、心功能分级、30天生存情况的相关性以及CKD并发AC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研究方法:首先通过中国知网查询2006年1月-2016年1月这十年间关于CKD背景下发生ACS的相关中、西医文献,并阅读、整理、做出总结,在了解了近年间国际、国内相关方面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知名协会的相关诊治标准后,根据自身课题特点及研究方向制做出较合适的回顾性病例调查表,其中包括中、西医纳入、诊断、评价标准等内容。然后在北京市广安门中医院肾病科及心血管科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的住院患者病例,其中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149例,其中无CKD者49例,称为ACS非CKD组;有CKD者100例,称为ACS+CKD组。然后进行一般资料、西医理化指标、心功能分级、30天生存情况、中医证候描述等内容的采集,将评价结果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ACS非CKD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7.78±10.67,ACS+CKD组患者平均年龄为71.54±11.99,两组患者中男性均较女性更多。ACS+CKD组CKD3期患者50人,平均年龄75.02±10.79;CKD4期患者10人,平均年龄76.10±6.98;CKD5期患者40人,平均年龄66.05±12.47。2. ACS+CKD组患者肾脏原发病第一位为糖尿病肾脏病(28.00%),第二位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高血压肾损害(25.00%),第三位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6.00%)。3.ACS非CKD组与ACS+CKD组在发生ACS时的基线指标中eGFR、SCr、BUN、HGb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LT、CTNI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20<0.05,P=0.044<0.05); ACS发生后7天时两组患者的理化指标情况中eGFR、SCr、BUN、HGb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TNI、LDH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O.01l<0.05,P=0.049<0.05)。4.ACS非CKD组与ACS+CKD组心功能分级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CS+CKD组中CKD3期患者处于心功能Ⅱ级人数最多(34.00%),CKD4期患者处于心功能Ⅲ级人数最多(40.00%),CKD5期患者处于心功能Ⅳ级人数最多(55.00%),CKD不同分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ACS非CKD组发生ACS后30天内死亡2人,ACS+CKD组死亡22人,两组患者发生ACS后30天内的累积生存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CS+CKD组中CKD各分期患者发生ACS后30天内死亡情况分别为:CKD3期6人,CKD4期3人,CKD5期13人;CKD各分期患者发生ACS后30天内的累积生存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肾脏病为ACS+CKD患者主要肾脏病病因(40.91%)。6.ACS非CKD组中气虚证出现频率最高(41.40%),其总体本虚证证候分布情况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证>阳虚证>阴阳两虚证;ACS+CKD组中气阴两虚证出现频率最高(34.00%),其总体本虚证证候分布情况为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两组之间各本虚证证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KD3期、CKD5期本虚证均以气阴两虚证为主(36.00%、35.00%),CKD4期以气虚证为主(30.00%)。7.ACS非CKD与ACS+CKD两组中血瘀证出现频率均为最高(33.66%、26.73%),其总体标实证证候分布情况均为血瘀证>湿浊证>痰饮证>湿热证>水气证;CKD3~5期标实证均以血瘀证为主,分别占比54.00%、60.00%、52.50%。8. ACS+CKD中标实证单一证型患者人数18人,以湿浊证与血瘀证居多;两证相兼62人,以湿浊证兼血瘀证居多;三证相兼20人,以湿浊证、血瘀证、痰饮证三证相兼人数居多。研究结论:1.CKD患者合并ACS,其心功能分级随肾功能减退而增加。2.CKD患者出现ACS较非CKD患者发生ACS在急性期及发生ACS后的贫血和心肌损伤更加严重,随访其生存率更低。3. ACS+CKD患者临床多见气阴两虚夹瘀血,ACS非CKD患者临床多见气虚血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