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属于耗竭性、不可再生性资源,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合理,严重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自然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严峻的生态胁迫问题。本文研究选取矿山开发生态胁迫问题严重的富源墨红煤矿区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0年TM图像以及2012年12月RapidEye图像和相关文献资料,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式提取富源墨红煤矿区矿产开采信息和因矿山开采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压占和破坏以及环境污染信息;重点基于AHP法、BP神经网络法和典型判别分析法,采用开采方式、开采矿种、占用土地比例、地质灾害、植被退化等作为矿山生态胁迫评价因子,构建了相应的矿山生态胁迫评价模型,并采用不同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胁迫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较系统地分析比较了三种模型的优缺点,并在示范应用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相应环境治理措施和建议。本文研究成果主要有:(1)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和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基于GIS、RS等手段,从自然地理、资源损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威胁程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开采方式、开采矿种、地质灾害、植被退化、占用土地比例等可以作为表征影响研究区生态胁迫状况的指标因子。(2)采用AHP法、BP神经网络法和典型判别分析法,分别应用ArcGIS软件、MATLAB数学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矿山生态胁迫评价模型构建,并对3个模型进行模型应用及测试分析,提出矿山生态胁迫AHP评价模型是最适合研究区的矿山生态胁迫评价模型。(3)结合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AHP评价模型对矿山生态胁迫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获取了研究区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研究区煤矿矿山地下开采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建议,为研究区矿山环境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