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塘湖盆地M区块致密储层渗吸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塘湖盆地M区块致密油气资源潜力大,致密油藏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具有特低渗、中等孔隙结构发育和高含油饱和度的储层特征。致密储层孔喉细小,渗透率极低,要进行大规模水平井多级压裂才能获得产能。致密储层压裂液返排率低,滞留在地层中的注入水和压裂液与基质的渗吸作用是影响压后产能的重要因素。此外,衰竭式开采只动用了储层少部分的,大部分的剩余油仍然滞留在储层中没有得到开发,可以通过实施多轮次注水吞吐的措施来提高油藏采收率。而注入水会首先进入阻力较小的裂缝,在焖井过程中与基质发生渗吸作用,将油置换到裂缝中,在吐的过程中开采出来。自发渗吸是致密储层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机理,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仍缺乏对致密油渗吸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及有针对性地提高渗吸效果的实验及机理研究。本文利用三塘湖盆地M区块天然致密凝灰岩心,采用“质量法”开展室内静态渗吸实验实验,研究了渗透率、岩心尺寸、裂缝、原油粘度、地层水矿化度和压力温度等参数对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同时对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和配比开展了筛选实验,筛选出了一种适合致密储层条件并能有效提高渗吸采出程度的表面活性剂,验证了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渗吸采出程度的机理,并结合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注水吞吐轮次、吞吐时机和焖井时间对采收率的影响,总结出相应的提高渗吸采出程度的注水吞吐开发的措施。本论文对改善三塘湖盆地M区块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体膨颗粒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调驱剂,因其自身良好的深部运移及封堵能力广泛应用于高含水、强非均质性储层,而其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与储层的匹配性。本文针对一种新型自适应微凝胶颗粒(SMG),通过宏观驱替和微流控实验对其静态性能、储层匹配关系、调驱效果、运移及封堵机理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等手段评价了SMG的静态性能。建立了考虑粒度中值及分布范围的匹配系数计算方法,通过长岩心流动
中东地区碳酸盐岩油藏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储集层内部孔隙结构复杂,油藏储集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强,导致在开采过程中油藏含水上升快、见水规律复杂,控水稳产难度大,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了更好的开发此类油藏,控制油藏含水上升速度,提高单井产量,需要结合地质和开发因素深入研究该类油藏的油水运移规律,弄清油藏的水淹状况,为后续开展油藏的开发调整奠定基础。本文以中东典型厚层碳酸盐岩油藏BU油田为研究对象,在油藏
氮气辅助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蒸汽吞吐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明确其增产机理并进行工艺优化,可以增强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氮气辅助措施效果。本文以井楼三区和泌浅67区的典型井组为例,对氮气助排措施和氮气抑水措施开展了增产机理研究和工艺优化研究。通过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措施效果对比,明确了两种氮气辅助措施的增产机理,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其主控影响因素,根据两个区块储层数值模型的油藏开发后生产特征分析,优选出
海上石油储量丰富,需要加强海上油田的开发。由于受到地表空间的限制,海上油田开发一般采用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由于层间的差异性,在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层间干扰的问题。本论文以渤中35-2和垦利10-1两区块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区块基本物性进行分析,利用洛伦兹方法表征区块的非均质性,然后对区块目前的开发特征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设计物理模拟实验,实现分层计量和饱和度动态监测,并结合吸水剖面资料得到低渗层的启动
生物标志物是有机地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生物标志物参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指示烃源岩和油气的生源输入、母质类型、沉积环境、成熟度及地质演化过程等。一些生物标志物组成及其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值明显受到成熟度的控制,这些生物标志物参数常被用于评价烃源岩的热演化阶段。但一些常被用于表征烃源岩生源和沉积环境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往往也受到成熟度的影响,在运用生物标志物参数判断烃源岩有机质生源和沉积环境时应当
目前新疆MH区块致密砂砾岩油藏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的主体开发模式,与早期常规直井压裂相比开发效果较好,然而由于其储层渗流关系复杂,产能预测较为困难,严重地制约了该类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的参数优化设计。因此,亟需建立适用于致密砂砾岩油藏的产能预测模型。本文针对砂砾岩油藏产能难以准确预测的难题,基于储层缝网改造系统模型,建立了体积压裂水平井的流固耦合产能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及应用。其中具体研究内容
致密气藏多层合采过程中,由于非均质性强、层间渗流差异大,造成该类型气藏采收率标定难度大,因此,基于致密气藏多层合采特征,建立较为适合的采收率标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致密气藏多层合采特征,结合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认为层间干扰会导致存在倒灌现象存在,含水气体倒灌引起的水锁伤害会降低气井的产能,论文引入了产能修正系数,建立了低压倒灌层的产能模型
游梁式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其固有结构和运动特性使有杆泵抽油系统承受着剧烈的周期性交变载荷,造成电动机输入功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效率不高,能耗损失严重等问题,因此油田上多采用调频控制进行现场应用。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此类控制侧重于硬件设备的配置,包括变频柜、大量传感器等,而很少直接从电机输入功率曲线入手进行调频理论分析;另一方面调频控制中多是通过改变冲次实现对系统抽汲速
电泵井在油气举升中占有重要作用,目前电泵井生产工况诊断理论主要是对单一参数进行分析,例如电流信号时序分析、振动信号转换分析、电流卡片模式匹配、憋压曲线对比分析、不同参数阈值判别等,这些方法能够进行故障识别的类型相对较少,且在相似工况应用过程中对于图形特征的轻微变化无法做到特征精细提取,更没有具体地考虑电泵诊断的综合参数、合理地运用井下电泵伴侣数据,建立的电泵工况诊断方法仅靠离线模式,尚未对故障原因
辽西凹陷隶属于华北克拉通,广泛发育中元古界的海相地层,油气资源丰富。本文通过详细的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和盆地模拟,揭示了辽西凹陷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评价。结果表明:辽西凹陷中元古界潜在烃源岩为洪水庄组和高于庄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I1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下马岭组由于平面分布范围有限,为非主力烃源岩,成熟度较低。铁岭组和雾迷山组为非—差烃源岩。根据烃源岩抽提物分子标志物分析可划分为两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