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朊蛋白基因(PRNP)是调控朊蛋白表达的重要基因,存在高度的变异性,研究发现山羊PRNP基因编码区存在1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102,127,143,146,154,211,218,219,222和240)和三个同义代替位点(42,125和138),PRNP基因位于山羊13号染色体,研究发现山羊PRNP基因遗传多样性与痒病的抗病性/易感性显著相关。本试验以山东省规模化山羊养殖场为试验羊只,共采集851只山羊的血样,包括3个品种即鲁波山羊464只、莱芜黑山羊131只和崂山奶山羊256只,按年龄分为三组即1岁以下组、1岁-2岁组和2岁以上组。采取的技术路线是:首先,选取60只鲁波山羊提取DNA、设计引物和混池测序,找出所研究群体中该基因可能存在的多态性位点;对每只山羊的DNA样品进行测序,利用Chromas 2按照测序峰图再为每个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判定;用Pop Gen 32和SPSS 22分析PRNP基因多态位点和品种等对血液性状的效应值,找出与血液性状有关联的优势基因型。试验结果如下:1、在所研究群体中共发现11个SNP多态位点,其中有3个SNP位点(NH1、NH2和3’UTR)为首次发现。在内含子区发现的2个多态位点和突变碱基信息,分别是NH1(为G→A)和NH2(C→G);CDS区的8个多态位点分别是CDS42(G→A)、CDS102(T→G)、CDS138(T→C)、CDS143(A→G)、CDS146(A→G)、CDS211(G→A)、CDS222(C→A)、CDS240(A→C);3’UTR区发现的1个SNP被命名为3’UTR(C→G)。所研究三个山羊品种的所有位点的杂合度、F-统计量和基因流等遗传多样性参数也做了估计。2、结合参考文献,可以确定所研究群体中与山羊痒病抗性相关的多态位点有4个,包括CDS222R、CDS211O、CDS146N和CDS143L,其有利的等位基因均为突变型。综合分析表明,鲁波山羊、莱芜黑山羊和崂山奶山羊的有利或优势多态位点是不同的,分别为CDS146、CDS143和CDS211,其有利等位基因和纯合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2764和0.0793、0.5846和0.3231、0.1445和0.1445。而在CDS222位点上,三个品种中的个体数均较少,说明该位点不是山东山羊群体中的优势位点。3、山羊的品种和年龄对大部分血液性状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山羊的品种对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和粒细胞比率具有极显著的效应(P<0.01),对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SD)具有显著效应(P<0.05)。山羊年龄对淋巴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SD和CV)具有极显著的效应(P<0.01),对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和粒细胞具有显著效应(P<0.05)。4、在11个位点中,有5个位点即NH1、CDS138、CDS143、CDS211和CDS222对血液性状没有显著性效应(P<0.05),有6个位点即NH2、CDS42、CDS102、CDS146、CDS240和3’UTR对至少1个血液性状有显著性效应(P<0.05或P<0.01)。其中,位点NH2对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和粒细胞比率具有显著效应(P<0.05),其优势基因型分别为DD、CC和CC基因型;位点CDS42对粒细胞比率具有显著效应(P<0.05),优势基因型为FF基因型;位点CDS102对粒细胞比率具有极显著效应(P<0.01),优势基因型为HH基因型;对粒细胞有显著效应(P<0.05),优势基因型为GG基因型;位点CDS146对淋巴细胞比率有显著效应(P<0.05),优势基因型为MM基因型;位点CDS240对淋巴细胞比率和中间细胞比率有显著效应(P<0.05),优势基因型为SS和TT基因型;位点3’UTR对中间细胞比率有显著效应(P<0.05),优势基因型为VV基因型。5、互作效应分析表明,除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以外,其余十余项指标都存在品种与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P<0.05或P<0.01)。品种与位点NH2、CDS102、CDS143、CDS211、CDS240和3’UTR存在显著性的互作性状(P<0.05或P<0.01)。综上所述,PRNP基因在山东山羊中多态性比较丰富,且存在特有的位点;鲁波山羊、莱芜黑山羊和崂山奶山羊的抗痒病的有利或优势多态位点是不同的,分别为CDS146、CDS143和CDS211;有6个位点即NH2、CDS42、CDS102、CDS146、CDS240和3’UTR对至少1个血液性状有显著性效应;大多数血液性状都存在品种与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部分性状存在着品种与多态位点之间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