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可起到积极作用。分离纯化获得具有解毒作用的微生物酶并阐明毒物降解过程和机理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了解基因功能和生物学信息。本论文利用实验室筛选的一株产碱杆菌DN25,对其降氰机理和降氰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开展研究。
论文首先建立了氰离子、氨氮、甲酸、甲酰胺等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氰降解反应的初速率来表征酶比活力。通过产物鉴定、不同降解体系的进程曲线对比来分析降氰酶类型和氰降解代谢途径,确定产碱杆菌DN25是在氰水解酶、氰水合酶、酰胺酶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催化降解氰,其中氰水解酶比氰水合酶表现出更强的活性。0.2m MF-和Hg2+能强烈抑制降氰酶的活力;0.2mM Fe3+和10mM N3-能明显促进降氰酶的活力。
采用复合沉淀法鱼精蛋白沉淀、硫酸铵分级沉淀、Phenyl-Toyopearl650M疏水柱层析方法对来源于产碱杆菌DN25的降氰酶进行分离纯化。鱼精蛋白沉淀法的纯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硫酸铵沉淀法,30 mg·mL-1鱼精蛋白能使目标蛋白酶(降氰酶)完全沉淀下来,且纯化倍数为6.7倍;再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使鱼精蛋白从目标蛋白中解离出来,所用硫酸铵饱和度范围为30%~70%。经疏水层析后得到最后的纯化酶比活力为44 U·mg-1;SDS-PAGE电泳显示共存在三个杂带,其中在37~43kDa范围内有四个亚基带,推测可能是氰水合酶和氰水解酶分别是由具有相同的氨基端的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亚基组成。
对半纯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对氰化钾催化反应的Km为3.11mM(202.10 mg·L-1),略小于粗酶Km值(267.8mg·L-1),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23 mM·min-1(15.05mg·L-1·min-1),为粗酶的(6.71mg·L-1·min-1)2.2倍;最适反应pH值为8.0,pH稳定范围为7.0~8.0,最适反应温度为30℃,温度稳定范围为25~40℃,与文献报道的氰水解酶和氰水合酶区域相吻合。比较不同浓度、不同种类添加剂对半纯化酶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添加甘氨酸可达到一定稳定效果,添加量为3%时酶活力可保留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