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在应用改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中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使用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融合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应用改良TLIF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3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资料。两病变节段分别行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融合。按年龄分为A组(中老年组):≥55岁,共13例;B组(青壮年组):<55岁,共20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改良TLIF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疗效;测量计算椎间隙平均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术后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的提高值作为影像学评价标准;椎间融合情况采用Suk标准判断。结果A组平均随访(19.15±8.01)个月,B组平均随访(14.80±5.4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ODI、VAS及腰椎生理前凸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初期临床随访效果良好。A组中两种椎间融合术后与末次随访的椎间孔高度、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平均高度、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隙平均高度的提高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各参数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中两种椎间融合方式末次随访的椎间孔高度、术后与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平均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各参数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所有病例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均达到骨性融合。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的融合时间:A组分别为(5.46±1.20)个月和(6.77±1.01)个月,B组分别为(5.50±1.28)个月和(6.35±1.7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阶段,椎间融合器在维持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等方面更有优势,但自体骨块能更快地达到骨性融合。对青壮年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融合可作为改良TLIF较理想的融合方式,对中老年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可作为改良TLIF较理想的融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