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八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不同糖源结构、糖水平、糖脂比对瓦氏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血糖水平以及肝脏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初始体重4.20±0.02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不同结构糖源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血糖水平和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配制六种含不同糖源(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糊化玉米淀粉和微晶纤维素)的等氮等脂饲料。每种饲料随机投喂3桶实验鱼,每桶(50L)放养40尾鱼。结果表明糊化玉米淀粉组表现出最高的特定增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P<0.05)。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ADC)在糊化玉米淀粉组达到最大值(P<0.05)。血糖和血浆总胆固醇在各处理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浆甘油三脂含量在葡萄糖处理组最高(P<0.05)。肝脏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的活力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葡萄糖激酶(GK)和磷酸果糖激酶(PFK-1)的活力在葡萄糖处理组最大(P<0.05)。实验结果表明,大分子糖比单糖饲料更有利于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饲料利用。2.以初始体重1.24±0.02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糖水平和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配制六种含不同梯度玉米淀粉(3.1、8.7、15.7、22.1、29.0和34.8%)的等氮等脂饲料。每种饲料随机投喂4桶鱼,每桶(300L)放养50尾实验鱼。结果表明特定增长率(SGR)随糖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且在糖水平超过29.0%后,SGR趋于平衡。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都随糖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ADC)在糖水平为29.0%时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水平为3.1%时的值(P<0.05)。血糖含量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糖原含量随着糖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在糖水平为22.1%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水平为3.1%的处理组(P<0.05)。在糖水平为34.8%时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糖水平为8.7%时的值(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在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高糖饲料(29.0和34.8%)处理组的己糖激酶(HK)活力显著高于低糖饲料(3.1、8.7和15.7%)处理组(P<0.05)。随着糖水平的增加,葡萄糖激酶(GK)和丙酮酸激酶(PK)活力先显著升高后降低(P<0.05)。然而,磷酸果糖激酶(PFK-1)活力在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对糖的耐受力较高,其饲料中糖的最适添加水平为30.2%。3.以初始体重4.20±0.02 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不同糖与脂肪比例(CHO:L)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糖水平和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配制五种不同CHO:L梯度(0.75-6.53)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随机投喂3桶鱼,每桶(50L)放养40尾鱼。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HO:L升高,特定增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当CHO:L为3.55时,SGR达最大,显著高于CHO:L为0.75和6.53时的值(P<0.05)。饲料效率(FE)和蛋白效率(PER)的变化趋势与SGR一致(P<0.05)。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在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CHO:L的增加,全鱼粗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且在CHO:L为3.55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CHO:L为0.75时的值(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随CHO: L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血糖和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在不同CHO:L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甘油三酯浓度随CHO:L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随CHO: L的增加,肝脏葡萄糖激酶(GK)活力先增加后降低,且在CHO:L为3.55时活力最大,显著高于CHO:L为0.75时的值(P<0.05)。肝脏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1)的活力在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SGR和CHO:L的关系,得到瓦氏黄颡鱼饲料的最适CHO:L为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