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像时代下立体空间艺术与二维平面传播 ——论现代数字化多媒体对当代雕塑的意义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llyd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艺术领域的影响和变化,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变化是由21世纪的技术创新引起的,但人们一定很好奇。每一项技术进步是否会给人以同样的感受,艺术中的技术影响力是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科学和技术总是在以前人们发现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但艺术创作总往往是从头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雕塑的艺术表现逐渐受到材料的限制。除了大量新工具的发明,工艺的创新和加工技术的现代化之外,还开发了许多新材料。如玻璃钢,合成塑料,人造大理石,不锈钢,合金铝和现代高科技产品等,都为雕塑艺术创作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如今,由于新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雕塑家可以通过作品的表现来实现对第二个现实的重新认识。那些以体积或重量为其主要特点的传统雕塑已不占统治地位。于是,雕塑开始向第二现实渗透,与之相互包容,甚至界定新的界限。这不仅意味着雕塑从概念到材料再到形式语言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为观众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直接的干预,从而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在利用数字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可以利用它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作品,也可以利用它便捷的数字计算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三维立体运算,有了这种技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如果要改变对象的形体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或进行压缩、拉伸、塌陷、平面化处理等操作,这些问题将变得不再是艺术创作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当代雕塑对图像的视觉经验进行三维方式的吸收和改变,使之以雕塑的方式呈现于三维空间中,在雕塑不断借鉴图像经验的同时,图像经验也在慢慢进入雕塑,两者这不断交融中互相借鉴。同时,在一些艺术创作中,以数码媒介为工具,转换到当代视觉文化中,形成特定的观看效果,重新定义和塑造我们的视觉经验与观看方式,使我们反思自己的传统视觉观看方式,打开了新的观看视角,进一步思考数码世界与真实与虚幻的转换,有时,图像所具有的独特呈现方式经过特定媒体的转变后,也成了当代雕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本文从数字化媒体介入当代雕塑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元素介入对艺术家、作品、观众间的关系变化。通过数码技术的和雕塑的融合,探讨介入当代雕塑后对雕塑的影响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包括对材料的运用、作品带给观众的体验,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游离,在数字化媒体和雕塑的融合过程中产生的观众对雕塑认知方式上的改变。与此同时,雕塑本身上来讲,数字化多媒体介入当代雕塑后对雕塑本身也进行了延展,拓宽了雕塑的边缘。从雕塑家的角度出发思考当今雕塑的变化。
其他文献
当前,国内外对青年科学家的培养工作极为重视,而青年科学家个体层面的学术绩效评价与预测也成为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题。随着科学计量学的蓬勃发展,文献计量评价指标迅速兴起,同行评议制度受到到挑战,科学家个体层面的绩效评估从单一的同行评议逐渐向采用评价指标进行客观、公正、全面评价的方向发展。文献计量指标发展到现在已趋于成熟,演化为五代指标,为科研评价和绩效评估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其在科研评价中的有效性还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的特殊代表,伴随人文主义精神与行刑监督社会化、个别化和科学化理念的兴起,综合节约刑罚经济成本与罪犯再社会化率较高的现实考量,自欧美国家改革传统单一的监禁性刑罚为趋势导引,渐次成为我国刑罚执行方式趋向非监禁刑罚转变的一种常态指引。本文选取社区矫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方法对上海社区矫正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社区矫正概念形成,对社区矫正有关理论基础进行回顾、归纳
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录片的探索不断创新。纪录片作为视听媒体,具有社会和文化传播功能,创作者使用纪录片来展示社会现实的意义。人物纪录片是纪录片的重要分支,人物纪录片以“人物”为基础来传达创作者的表达意图。因此,本文以笔者的毕业设计《山叁子》为例,来进行对于人物纪录片拍摄的探索与分析。梳理人物纪录片的拍摄方法,阐述人物纪录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探讨纪录片中故事的叙事模式,人物情感表达的重要意义等创作途径。
本文试图论述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的“容器”(Receptacle)概念,“容器”作为柏拉图的第三种东西(The third kind),使理念(模型)的影像呈现于其中,同时它被比喻为“母亲”而生成物理世界中的可感事物。“容器”在创造宇宙的第二个原因——必然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容器”却在文本中没有确定的定义。柏拉图认为它逃脱逻各斯的捕捉,它需要靠不纯粹的理智(bastard reasonin
技术融合作为新近创新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的优化发展。掌握技术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先进者巩固优势地位或后发者实现追赶超越具有重要的意义。3D打印作为一项新兴的综合制造技术具有显著的融合发展特征,研究其未来的潜在融合模式有利于提升技术问题应对能力,加快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3D打印技术核心IPC4(即4位IPC分类号)共现网络演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链
怪胎形象是德语文学中一个有趣的话题和现象。这类人因为社会、家庭或者自身性格的原因,以另类的举止、行为和思想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本文选取德语文学中的怪胎形象这一话题,主要探讨其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时期中的特征。论文先从概念上阐释怎样的形象是怪胎形象,继而概括总结了怪胎形象在各个文学时期内的特点和发展过程。随后重点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时期入手,讨论怪胎形象在这两个文学时期的人物塑造方式和特点。
本研究以18位中低级的日语学习者为实验对象,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实验,考察了1)日语词汇的熟悉度;2)单词的抽象性;3)汉语与日语的词汇形似度,三种因素对非熟练中日双语者语义通达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完成日语单词的概念判断任务,测验阶段完成中文单词的词汇判断任务时,不论是熟悉度高还是熟悉度低的日语单词,均没有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抽象名词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乔恩·麦格雷戈是英国当代文坛极具才华的男作家。他在二十六岁时凭处女作《无人诉说》入选当年布克奖长名单,之后此书又相继获得英联邦作家奖、英国图书奖、毛姆奖和贝蒂特拉斯克文学奖。2002年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国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大多数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的探讨和分析都局限在了小说内容上,忽略了作者在文本中运用的独特叙事技巧,譬如叙事视角。本文根据热奈特、里门-柯南、雅恩以及艾琳的叙事视角理论,对
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问题影响国家农业发展及国家经济发展,耕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问题一直是土地问题讨论的焦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基本上揭示了耕地质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但较少涉及耕地质量影响因素间的空间耦合。本研究通过对奉新县耕地质量主导影响因素进行空间耦合性分析,可以为南方丘陵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对策,对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简略及评价提供一定指导,为耕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参考文献资
储备池计算(Reservoir Computing,RC)是一种机器学习工具,已经成功运用于混沌系统预测和隐藏变量观测。RC使用一个储备池作为隐藏层,这是一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对输入的变化做出反应的动力系统。由于RC是具有特定时间尺度的动力系统,因此非常适合处理时间序列预测问题。本文研究了 RC中的一些关键参数影响最后结果的机制,引入了一种新的度量方法来衡量储备池的性能,旨在强调学习系统的整体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