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铁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及磁性调控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硅(SiO2)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等特性,且孔洞大小在纳米尺度上可调,而含铁二氧化硅(Fe-SiO2)气凝胶既可保留SiO2气凝胶自身的优异性能,还可通过引入铁纳米颗粒获得磁性,在药物释放、磁学、催化等领域有特殊的应用。常压干燥制备Fe-SiO2气凝胶技术目前还很不成熟,由此制备的Fe-SiO2气凝胶还无法同时兼得气凝胶特性和铁磁性。本论文工作在优化常压干燥制备SiO2气凝胶工艺的基础上,探讨了常压干燥制备Fe-SiO2气凝胶的合成方法,系统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正己烷用量、改性方式、热处理,以及铁的引入量对SiO2气凝胶和Fe-SiO2气凝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初步分析了Fe-SiO2气凝胶的磁性调控机制。  采用盐酸-氨水两步催化,并结合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胺烷两步表面改性,常压干燥制备了高度疏水、整体性好的块体SiO2气凝胶,孔隙率高达90%,其中99%为介孔(2~50nm),比表面积为881.02m2/g,密度小于0.22g/cm3,接触角高达139.7°,疏水耐热稳定性可达550℃。基于优化的常压干燥制备二氧化硅工艺,在溶胶阶段引入硝酸铁,原位合成出具有弱顺磁性、并较好保留了疏水性和整体性的块状Fe-SiO2气凝胶。在铁/硅摩尔比≤0.10条件下,虽然Fe-SiO2气凝胶的密度增加到0.55g/cm3,孔隙率减少为76%,其中90%以上为介孔,但接触角保持在129.7°,疏水耐热稳定性提高到650℃,且显示出弱的顺磁性。  采用空气或氩气热处理对Fe-SiO2气凝胶的磁性与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当热处理温度提高到1000℃时,虽然Fe-SiO2气凝胶由顺磁性转变为铁磁性,但此时气凝胶孔洞发生严重的收缩,造成骨架上的颗粒团聚,从而破坏了气凝胶的结构。  气凝胶中铁的存在形式比铁的引入量更直接影响气凝胶的磁性。铁在气凝胶中只有形成无水的铁氧化物(Fe-O)才能赋予气凝胶磁性。然而,铁引入气凝胶后容易形成含水的铁氧化物(Fe-OH),使得气凝胶表面吸附大量的水分,且不易排出,导致气凝胶孔洞收缩加剧,从而增加气凝胶密度,降低孔隙率;单一地增加铁的引入量,并没有显著增加磁性物种Fe-O的含量,而是增加Fe-OH的含量。因此,要保持气凝胶特性并增强气凝胶的磁性,需要进一步探索增加Fe-O含量的有效方法,避免由于铁的引入而带来水在气凝胶内的滞留,最终破坏Fe-SiO2气凝胶的结构。
其他文献
石墨烯作为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而成的新型碳纳米材料,迅速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热传导性、优异的机械性能和透光性。石墨烯特殊的片层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需求日益提高,同时伴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到来,各国都亟需发展新能源技术,以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太阳能光伏技术因其可再生、清
原位颗粒增强A356基复合材料在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微合金化及高能超声协同作用Al3Ti/A356复合材料,优化原位Al3Ti颗粒的形貌、大小和分布,提高A
学位
什么是照片的主题,当按下快门的瞬间一般都有个想法,这个想法往往就是照片的主题。观众能否在短时间内看到照片的趣味中心,明白拍摄者所要表达的拍摄意图,要通过敏锐的洞察力
大长径比Cu纳米线在构造纳米器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一维金属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能提供了理想材料。因此探究简便的合成方法来合成大长径比的铜纳米线有着重要
BiVO_4是一种窄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具有可见光响应性,但其光生电子-空穴对容易在其表面复合,量子效率低,导致光催化去除污染物效果不佳。近几年发现的一维碳纳米管(CNT)和二维石墨烯(GR)两种碳材料具有多项出众的性能,其高导电性、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极大的比表面积,特别适合作为光催化剂的载体。该论文在综合分析现有的光催化剂及其改性技术基础上,提出分别用碳纳米管、石墨烯两种碳材料改性修饰BiVO_4,
阐述并分析了华北北部几个中强地震前地磁前兆异常的时空特征,即以在震前几天到几个月出现的中短期、短临前兆异常为主,短临异常尤为突出,空间分布范围较大。异常展布有一定规律性,并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自清洁涂层能够将表面污染物或灰尘颗粒在重力、雨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脱落而除去,具有节水、节能、环保等优点,疏油表面能有效阻止或减少有机污染物的附着。然而,目前报道的超
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人们开始广泛的使用网络,并且在网络技术的带动下,电力信息通信也被大量的使用于网络建设中.同时与电力相关的部门也被划入重点.基于此,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