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对健康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职业性噪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让人感到厌烦的声音,普遍存在于各种生产环境中。随着全球工业飞速发展,工作场所职业性噪声暴露状况日趋严重,数以亿计的工人因长期处于高水平噪声暴露的作业环境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研究表明,职业性噪声作为一个系统性刺激源,长期接触不仅会损害听觉系统,还可能会影响心血管、内分泌等非听觉系统的功能。目前,职业性噪声暴露所致健康损害的流行病学研究不断进展,但存在部分研究结果不一致性的情况。同时,尚缺乏关于职业性噪声对机体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本研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职业性噪声对高血压、听力损失的影响,同时借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人群样本和动物样本中筛选噪声暴露导致差异表达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分析噪声暴露可能干扰的相关代谢通路,为研究职业性噪声暴露的危害及发现职业性噪声不良健康效应相关的潜在代谢标志物提供研究基础。研究方法1.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江苏省3家制造企业共计3001名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职业健康体检信息,工作场所职业性噪声水平参照现场检测报告。将职业性噪声暴露定义为在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80d B(A)的岗位工作1年及以上,按照职业史将研究对象分为职业性噪声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高血压和听力损失的患病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分别分析职业性噪声累积暴露时间与高血压、听力损失的关联性。2.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根据年龄、性别、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匹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共计收集112对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其中40对样本用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噪声暴露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及通路;然后在另外的72对样本中对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靶向验证,获得职业性噪声暴露特异性的人群血清小分子代谢产物及其相关的代谢通路。3.采用宽带噪声模拟职业性噪声,构建急性噪声暴露大鼠模型(90dB SPL,每天8h,连续2周)和亚急性噪声暴露大鼠模型(85d B SPL,每天8h,每周5天,共计6周)。暴露结束后,测量大鼠体重、脏器系数、ABR阈值、血压、血脂水平,收集大鼠血清与尿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分析噪声暴露引起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变化及潜在代谢通路;并比较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样本和大鼠样本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异同。研究结果1.职业性噪声对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噪声暴露工人的高血压患病率(26.3%)显著高于对照工人(16.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电测听检查的研究人群中,相较于对照工人(9.9%),噪声暴露工人听力损失患病率(13.7%)显著升高(P<0.05)。职业性噪声与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对照人群相比,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患高血压风险升高,这种关系在累积暴露时间大于10年的研究人群中更为明显,其OR值和95%CI为1.987(1.511-2.614)。职业性噪声与听力损失的关联性研究发现,与对照人群相比,职业性噪声累积暴露时间大于10年者出现听力损失的风险升高,其OR值和95%CI为2.697(1.750-4.156)。2.人群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在40对样本的非靶向研究中发现职业性噪声暴露引起血清中17种代谢物水平显著改变,主要为甘油磷脂、脂肪酸、类固醇及其衍生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亚油酸代谢。随后在72对样本的靶向研究中发现9种已鉴定代谢物的变化趋势与前期一致,所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3.构建急性和亚急性噪声暴露大鼠模型,结果表明急性、亚急性噪声暴露均引起大鼠32k Hz处ABR阈值升高(P<0.001),但未观察到噪声暴露对大鼠的体重、血压的显著影响。急性噪声暴露大鼠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亚急性噪声暴露大鼠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噪声暴露组大鼠的血清和尿液中分别有15和16种小分子代谢产物水平发生改变,可能涉及甘油磷脂代谢、三羧酸循环、苯丙氨酸代谢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亚急性噪声暴露大鼠的血清和尿液则分别有23和12种差异代谢物,可能涉及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以及酪氨酸代谢,其中甘油磷脂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在两组暴露大鼠中均受到影响。研究结论1.职业性噪声对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长期接触职业性噪声与高血压、听力损失患病风险升高存在一定关联性。2.人群血清代谢组学的非靶向筛选与靶向验证结果表明,职业性噪声暴露引起血清中9种小分子代谢产物水平显著改变,涉及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干扰机体的稳态代谢过程。3.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急性、亚急性噪声暴露均会导致大鼠听阈升高,亚急性噪声暴露还会引起大鼠血脂水平的改变。此外,急性噪声暴露大鼠血清、尿液中分别有15和16种代谢物水平显著改变,亚急性噪声暴露大鼠则分别有23和12种,涉及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
其他文献
近些年,基于光电振荡的传感器在温度、压力、振动、折射率和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上被广泛研究。光电振荡技术应用于传感测量上,可以让基于光电振荡的传感器获得比常规传感器更多的优点,比如传感测量灵敏度和精度高、抗电磁干扰性强和可重构性强等。但是基于光电振荡的传感器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以往的基于光电振荡的传感器只能进行单点或单参量的测量,无法进行多点或多参量测量的问题;不能实现快速传感响应导致无法
经济水平的发展带来医疗条件的改善,输液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庞大,人们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由于输液药剂直接进入人体,一旦药剂中混有不溶异物,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国家规定输液药品必须进行灯检。常用的输液包装一般有玻璃瓶、塑料软袋和塑料瓶三种。针对玻璃瓶装药液的检测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经从人工灯检转变为自动检测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玻璃包装药品正在逐渐减少,塑料瓶和软袋的所占市场份额逐渐
随着MEMS陀螺仪精度的不断提升,考虑到加工误差对测量精度的不利影响,从减小加工工艺复杂度和降低成本的实际需求出发,将环形谐振陀螺作为研究对象,以正交校正消除刚度耦合和静电调谐实现模态匹配为出发点,设计控制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环形谐振陀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环形谐振子模态振型的特点以及基于性价比的振型选择,介绍了环形陀螺仪驱动与检测方法的典型
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公众受到的电磁辐射量越来越大,电磁辐射对人类及自然界生物的危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针对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生物效应主要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会对生物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前庭系统等多个系统产生影响。随着在电磁场附近人们出现平衡功能紊乱的报道增多,这种电磁辐射非热效应引起的前庭性眩晕急需进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和高精度等优点,但在室内、楼宇间和地下设施等高遮蔽、多阻挡的受限区域,存在GNSS信号衰减严重、卫星可见性降低的情况而无法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通过伪卫星技术在此类环境下应用,提升定位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实现室内外的无缝定位衔接。本文主要设计并实现一款室内伪卫星收发系统,包括功率与带宽都实时可调的伪卫星信号发射机,以及可以接收处理伪卫星信号的软件接收机,主要研究内
戊糖磷酸途径是糖酵解的第一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葡萄糖磷酸戊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G6PD能够催化葡萄糖-6-磷酸进行氧化脱氢,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这是红细胞中产生NADPH的唯一途径。NADPH有助于谷胱甘肽(GSH)保持还原状态,还原状态的谷胱甘肽可以平衡由超氧化物引发的氧化损伤,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因此G6PD在抗氧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G6PD低表达可
对于违章建筑物的监管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之一。针对目前我国违章建筑监管手段自动化程度低、易受监控场景气象因素干扰等问题,本文致力于研究复杂天气状况下违章建筑物自动识别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融合链式SVM及ML-KNN的图像天气识别算法。首先,利用天空区域和非天空区域在边缘、亮度以及分布上的差异,结合Canny边缘检测算法,实现了对室外图像天空区域的有效分割;
研究背景:儿童伤害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伤害致死儿童数约为95万。在发达国家,伤害导致的儿童死亡约占全部儿童死亡人数的40%,而在发展中及低收入国家因伤害致死的儿童数量则占据全球的95%以上。在伤害的发生类型中,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是导致儿童受伤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口基数大,总数约13.4亿,其中儿童占比为16.6%。中国儿童伤害发生率居高不下,儿童伤害病例约占总伤害病例的25%
研究目的:1、探究补血益母颗粒联合雌孕激素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2、比较宫腔粘连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Smad3蛋白的表达差异,探索补血益母颗粒联合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组织纤维化的影响。研究方法:1、选取自2019年05月起至2020年1月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重度IU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设为对照组(雌孕激素治疗组)30例,试验组(补血益母颗粒联合雌孕
目的:验证FAST-ED评分在中国人群中对大血管闭塞型(LVO)卒中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发病24小时以内,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通过患者急诊头颅CTA或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大血管闭塞(LVO)组及非大血管闭塞组,并通过急诊NIHSS评分计算FAST-ED评分,从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截断值,计算该评分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