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时有效人均资本将保持不变,且资本深化具有收敛性。但在我国实际经济运行中,资本深化收敛性不强,资本深化差异造成各区域、城乡、行业间人均资本的巨大差距,形成各部分劳动者占有、使用资本不均的局面,对生产、收入分配、社会就业等一系列与人均资本具有紧密联系的最重要经济变量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资本深化差异的角度研究其形成机理、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社会就业等重要经济变量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主要内容:①界定资本深化差异概念、分析资本深化差异形成的内外部原因、形成路径、对资本深化差异指标进行度量和评价,为后文建立数理模型和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基础;②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框架下引入一个两部门经济模型,研究资本深化差异与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并利用1978—2010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③从外部制度原因和内在原因两个方面,研究资本深化差异形成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别采用1978—2010年我国相关数据,对资本深化区域差异、资本深化行业差异与其内外部原因变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④从如何抑制资本深化差异、促进资本均衡分布角度,构建我国资本深化差异调控机制。主要结论:①理论与实证分析均表明资本深化差异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负向单调关系,过大的资本深化差异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同时,更高的资本深化差异对应更低的均衡人均资本和均衡人均消费以及更高的经济收敛速度。②资本深化城乡差异通过挤占农村资本和收入份额、闲置农村劳动力、抑制农民非农化发展等途径,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基础性原因。实证表明,除城镇化率提高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外,投资率、国有经济比重、通货膨胀率等因素都一致表现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③资本深化差异通过直接与间接两种作用机制,抑制社会就业增长。实证显示,随着资本深化差异扩大,社会就业增长率显著降低,固定资本价格、科技投入与社会就业呈正相关,实际工资与社会就业不相关,资本深化差异是抑制我国社会就业的主要因素。④从外部原因看,财政金融政策是形成资本深化差异的最重要制度因素,资本深化区域差异的形成是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证表明,资本深化区域差异与财政总支出、信贷相对规模、金融系统内生率、外商直接投资、国有经济比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金融系统相对规模负相关。⑤从内部原因看,差异性的资本价格、工资与技术进步是资本深化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实证显示,资本价格、工资与技术进步是人均资本变化的内在原因,资本深化行业差异随工资行业差异的扩大而扩大。为了解决资本深化差异过大问题,缩小各区域、城乡、行业间人均资本的较大差距,促进资本分配使用的均衡程度,论文提出促进资本分配均衡、提高资本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推动统一工资形成、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技术、有效消除技术差距等政策建议。①加大资本分配宏观调控力度,保持资本密集行业与全社会各行业的适当比例,提高中小企业与三农占有资本的份额。立足要素禀赋结构,创新产业政策、控制产能过剩,引导资本均衡分布。②建立有效的统一的资本市场,形成全国性统一的资本价格,提高资本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覆盖全部区域、城乡、行业、企业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有效的统一工资,提高工资对出清劳动力市场的作用。③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技术、加强科技成果的流动与共享,有效消除技术差距,推动各部分专业分工水平共同提高。④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平衡投资中的作用,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等手段对市场资本投资实施反向调节。创新金融政策,扩大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配。⑤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提高区域分工合作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各项事务协调发展,革除城乡二元体制、增加农村集体土地的流动性,逐步实现城乡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