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文学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文化背景,现代主义文学也有神话模式的运用。在美国文学的宗教背景与现代主义的潮流下,福克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运用《圣经》。
美国南方的清教主义任意曲解《圣经》,拿《圣经》为种族主义辩护,并且从《圣经》中错误地生发出南方妇道观和父权制。福克纳能够绕开清教主义设置的障碍,批判清教主义,以人道主义的立场来解读《圣经》;同时,他的人道主义又是从《圣经》思想出发的人道主义。他从《圣经》中获得其思想精华,又不局限于《圣经》的思想,在作品中表达出了多样化的思想。他不仅从《圣经》中吸取一定的思想成果,还从各个方面运用《圣经》以增强他作品的艺术效果。
福克纳的作品中贯穿着从《圣经》而来的两大主题: “失乐园”的主题与“苦难”主题。并且《旧约》中在上帝的道德观照之下的罪恶呈现与《新约》中基督降临后拯救的希望交互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了《旧约》和《新约》包含的两种意识。
福克纳在作品中广泛运用了《圣经》中的人物原型、人物关系模式、情节模式、意象等等,来为他的故事寻找《圣经》对应。
福克纳对《圣经》的运用不仅是对《圣经》内容的运用,也是对《圣经》形式的模拟,约克纳帕塔法小说的结构与《圣经》的结构极为相似。此外,他把《圣经》人物、故事所具有的复杂多面的内涵切割开来,抽取单一的内涵用于特定的情境,产生出故事素材与《圣经》经验之间的呼应,这种特殊的运用方法使他的作品产生“魔幻变调”与反讽的客观效果。在他的故事与《圣经》故事的对照之中,他给他的人物、故事添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个体性的经验变为人类共通的情感,从而使他的故事超越了南方,超越了美国,代表了全人类的历史与现在,具有史诗的风范。福克纳用他的一己之力,在作品中模拟着《圣经》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