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相关论文
在中外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直译”与“意译”的论争始终存在。这两个概念不仅具有实践层面的指导意义,而且折射出不同的翻译观。......
中国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与底层群体之间一直是保持着较为亲密的关系。在小说《林家铺子》中,茅盾把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乡镇、城市......
20世纪30年代,茅盾认为美国输华电影“玉腿酥胸”类型影片中的欲望叙事损害民众意志,故持批判态度。20世纪40年代,左翼电影批评工作者......
20世纪20年代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份举足轻重的文学期刊,但《小说月报》作为商务印书馆旗下的文化商品,也不......
20世纪对于文学界来说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时代,而鲁迅与茅盾恰是这个时间段的两大文学巨头。从鲁迅与茅盾的创作背景、人生经历出发,从......
"文艺自由论辩"引发了当时人关于"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论争,茅盾本人没有直接介入"文艺自由论辩",故后来的研究者谈及此......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当代著名小说家。1927年创作出描写当时社会背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在发表《蚀》的第一部曲《幻灭》......
1941年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开始连载。小说《腐蚀》在整体结构和内部线条的延伸中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艺术,其独具匠心的叙事方式表......
茅盾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具有内在的体系性与深刻性。从儿童文学认识人生、解剖社会之用出发,茅盾重视儿童文学翻译,表现出民族与世界......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即不少著名作家的文学生活是从儿童文学起步的,其中就有现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茅盾......
茅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家,其文学地位很高,文学成就很大,具有相当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学术界对茅盾的研究是......
《蚀》三部曲作为茅盾早期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描画了1925年至1927年国民大革命由兴起到失败的全过程,分《幻灭》《动摇》和《追求》......
以茅盾在延安时期参与“民族形式”讨论为出发点,他关于“市民文学”与“民间形式”的观点实际存在冲突之处.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为茅......
当现代化进程不可阻挡地进入到乡土中国时,废名和茅盾没有像乡土写实派作家一样,去挖掘乡土世界中的精神创伤和文化专制.《竹林的......
鲁迅、郭沫若、茅盾的文学选择,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三种不同范式.用单纯排位方式框定他们的创作成就和地位,并不能充分......
鲁迅和茅盾均较为关注现代女性解放及其主体性获致问题.鲁迅的《伤逝》和茅盾的《创造》,生动地体现了两人聚焦和探究该问题时所得......
爱尔兰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的《月亮上升》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演出次数最多的改译本话剧,总被贴上民族国家主义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标签.......
茅盾最初构思《子夜》的时候,是想写上海的棉纺织业,后来改为缫丝业,这一题材的改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1920年代开始,"厂经"就......
二十世纪早期,散落于江南乡村中的小城镇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化。鲁迅和茅盾在文本中再现了当时的状况。本文通过细读鲁迅和茅盾的江......
摘要:茅盾的《泥泞》描写的是大革命时期的农村革命,但《泥泞》没有着力描写农村轰轰烈烈的革命,而是聚焦于革命与农民的隔膜,采用“模......
摘 要:《夜读偶记》作为茅盾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在文艺界具有深远的影响。茅盾充分肯定了现实主义的价值,认为现实主义是自古以来就......
沈泽民 沈泽民(1900—1933),浙江桐乡人,字德济,笔名明心、希真、冯虚、成则人、直民、罗美等。是中共一大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瞿秋白是一介书生,论文著书,倚马可待,其文学功底在当年的中国共产党内是排在前几位的。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作为一个理论家、宣传家,乃至......
2020年是曹禺诞辰110周年。在曹禺的剧作中,演出场次最多的是《日出》和《雷雨》。但如曹禺在《〈日出〉跋》中所言,假如有人问他:“......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军战机轰炸位于上海宝山路上的商务印书馆,导致商务印书馆办公大楼、总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出版......
《茅盾晚年谈话录》 是金韵琴 (茅盾的内弟媳)1975年在茅盾先生家做客半年期间,与姐夫茅盾闲聊的私人记录,由作者据所记日记整理成文。......
看来,茅盾文学奖是无法摆脱矛盾了。 自8月6日公布81部入围作品之后,“参赛”的作家们每晋级和出局一次,总会惹来无数的是是非非,其......
1936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西安事变、鲁迅逝世,等等。《中国的一日》大型征文活动,也是发生在这一年并为后人一......
《自由谈》是20世纪前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现代报纸之一《申报》的副刊,创刊于1911年8月。民国初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对《申报》进行......
摘要:政治追求是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进程的一条鲜明线索。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恰好提供了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
《战国策·赵策》中,有《触说赵太后》一文;过去不少选本都作“触”。但是,根据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本《战国策》,原文是“左师......
2005年4月,军旅作家徐贵祥创作的小说《历史的天空》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后,徐贵祥回到老家六安。一天吃饭时,母亲问他:“最近......
茅盾《鲁迅论》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也是茅盾诞辰125周年。茅盾是鲁迅的知音。茅盾于1927年写的《鲁迅论》,立足鲁迅作品评......
盛世才接触与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反映出他“政治变色龙”的本质。盛世才的进步都是为了现实的需要而蓄意伪装的,需要苏联支援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