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对于早期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标准的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或取样。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作为手术创伤更小的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近期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其可作为部分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可选手术方式。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在14-19%,意味着超过80%的术前淋巴结阴性患者将接受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或取样。如何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预测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选择合适的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目前仍缺乏大型前瞻性研究分析数据阐明。而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在20-50%之间,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提示术后放疗可增加局部控制率,但并未转化为生存获益。近期荟萃分析提示应用直线加速器下术后放疗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相关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对于ⅢA-N2期患者,术后放疗可减少局部区域复发,实现生存获益,但目前仍缺乏大型前瞻性研究证实现代放疗技术下术后放疗的作用。 目的: 探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病理为基础的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及术后局部(区域)复发风险因素,以期指导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及术后放射治疗,为相关前瞻性研究设计提供基础。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已发表截止至2017年4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包括:NSCLC、surgery、lymph node、metastasis、recurrence等,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文献。检索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初步筛选,而后阅读全文最终确定入选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统计学采用RevMan(V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资料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森林图。而后就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风险因素进行本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术后病理证实纵隔淋巴结阳性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等相关因素,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及COX回归分析。 结果: 共检索出2804篇文献,最终纳入15篇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其中手术病理为基础的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11篇,共3229名患者,术后局部(区域)复发风险因素4篇,合计1775名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BI)≥600、男性、肿瘤直径>2cm、脏层胸膜侵犯、CEA水平>5ng/ml、更高的SUVmax值、病理含微乳头类型(≥5%)及病理以实体型为主等上述特征与更多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具备楔形朋市段切除,鳞状细胞癌,脏层胸膜侵犯(VPI),淋巴脉管侵犯(LVI)特征患者有更高的局部(区域)复发风险。本中心回顾性分析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66名,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纵隔多站阳性淋巴结为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吸烟指数(BI)≥600、男性、肿瘤直径>2cm、脏层胸膜侵犯、CEA水平>5ng/ml、更高的SUVmax值、病理含微乳头类型(≥5%)及病理以实体型为主为手术病理为基础的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而楔形朋市段切除,鳞状细胞癌,脏层胸膜侵犯(VPI),淋巴脉管侵犯(LVI)、纵隔多站阳性淋巴结为术后局部(区域)复发高危因素。上述预测/预后因素的意义及临床价值仍有待大型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