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评价分析——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其可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使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要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作为持续利用评价的一部分,是衡量土地资源是否达到持续利用的评判标准,也是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只有科学地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做出评价, 才能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利用持续性进行评价,实质就是考察土地资源是否能够持续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是包含于持续发展研究之中的内容。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进行的研究将能丰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步。 对犍为县进行土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目的是客观准确了解犍为县土地利用现状,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变化趋势有一明确的判断;辩识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制约因子,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措施,为土管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最终达到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高的目的。文章在阐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犍为县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依据评价目标及原则,系统分析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及相互关系,从生产稳定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四个方面建立了犍为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应用功效函数法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然后用多目标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对犍为县土地资源1997-2004年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表明,1997-2004年犍为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是不断增强的。其中,(1)土地生产稳定性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土地生产率、公顷粮食产量、复种指数等对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起着限制作用。(2)资源保护性在2004年处于可持续发展水平,但在7年中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其变化趋势忽高忽低,波动较大。其原因一是由于影响土地资源保护性的因素与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二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到耕地年减少量等因素,使生产稳定性发生波动。(3)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7年间从临界可持续状态到了基本可持续水平。其中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可行性持续水平的变动大体上一致,其迅速增长决定了犍为县土地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发展水平是持续增强的。(4)社会可接受性从临界可持续阶段发展到基本可持续阶段。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和人口素质的逐渐提高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分析,对区域土地资源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质性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认识过去是了解现在和未来的关键。对过去环境变化的研究,目的是了解现今的环境变化的原因、变化的特点及所产生的影响,全新世环境变化的研究对此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全新世
煤矿大规模的采空塌陷区常形成季节性乃至常年性积水洼地,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煤矿塌陷区的治理和利用成为地理学界的研究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这种效益包括供给功能(如粮食与水的供给)、调节功能(如调节洪涝、干旱、土地退化、以及疾病等)、支持功能(如土壤形成与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全球化,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遥感在生态环境监测上的优越性,利用先进的遥感和GIS技术手段,全面、及时、准确
现代旅游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新兴产业,以其强劲的需求、快速的增长、广阔的前景,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将成为推动旅游业向深度发展的动力
土地是人类一切物质生活的基础,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我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人均用地十分稀少。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甚至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