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精神是公民意识的表现,属观念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受制于政治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现实表征,把公共精神建设研究置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是对唯物史观的遵循。马克思关于国家学说的论述指明了,国家产生于社会,而国家的发展又历史性地回归于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大体经历了同构一体、异化分离到良性互动的演变,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社会化要求人的关系社会化,人的关系社会化又提出对“公共性”的吁求,这一过程是促成公共精神生成的历史走向。公共利益、公共领域及公共生活是公共精神建设的三个面相,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以及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三者辩证关系进行历时性考察,是理解公共精神的发展如何从遮蔽与虚无,到出场与异化,再走向理性与自觉的逻辑出发点。中国新历史方位的确立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向,表明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公共精神建设。本研究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明研究问题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从历史纵向视野考察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的生成脉络。一是国家与社会同构中公共精神生长呈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混沌不清、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同构一体、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界分模糊表征;二是国家与社会分离中公共精神生长呈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有所认知、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有限分离、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有所区分表征;三是国家与社会互动中公共精神生长呈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相互肯认、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法定界分、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理性区分表征。第三部分:从现实视野考察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的实然现状。一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建设迎来经济制度的科学性为公共精神建设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为公共精神建设提供空间保证、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为公共精神建设架构实体渠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公共精神建设提供情感认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公共精神建设提供价值引领等现实机遇。二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建设面临公共利益指向有待加强、私人利益对公共利益有所僭越,公共领域结构有待优化、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存在摩擦,公共生活生态有待明朗、公共参与和私人参与边界存在模糊的现实挑战。三是揭示国家与社会互动不够充分、公共与私人认知不够清晰、精神与物质两者不够协调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的困境根源。第四部分:从对策视野考察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的新时代形塑。一是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清晰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建设新时代定位。二是揭示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公共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三是阐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建设的基本向度,即国家与社会的有机互动、公共与私人的合理认知、精神与物质的协调发展。四是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能强化公共利益指向、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结构拓展公共领域空间、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用引领公共精神培育、提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理支撑公共生活有序化,提出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中公共精神建设的具体举措。第五部分:问题及研究展望。提出待研究的命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