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钢轨表面缺陷是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钢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表面缺陷进行严格的检测。现有的人工目视检测钢轨表面缺陷方式存在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存在漏检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钢轨生产的“瓶颈”。由于钢轨端面形状的复杂性,并且表面覆盖大量氧化铁皮,传统的二维检测方式会造成缺陷的漏检与误报。二维检测与三维检测方法在表面检测上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两者具有互补性,将二维检测与三维检测相结合可提高缺陷检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轨表面缺陷是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钢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表面缺陷进行严格的检测。现有的人工目视检测钢轨表面缺陷方式存在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存在漏检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钢轨生产的“瓶颈”。由于钢轨端面形状的复杂性,并且表面覆盖大量氧化铁皮,传统的二维检测方式会造成缺陷的漏检与误报。二维检测与三维检测方法在表面检测上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两者具有互补性,将二维检测与三维检测相结合可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率。本文针对钢轨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的需求,对传统的光度立体三维重建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双光源线扫描光度立体简化模型,用于钢轨表面缺陷的三维在线检测。同时,相机拍摄的灰度图像可用于钢轨表面缺陷的二维检测,从而结合二维检测与三维检测的优点,减少了钢轨表面复杂背景的干扰,提高了钢轨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效率与准确率,也为钢轨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针对钢轨表面缺陷样本收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utPaste增强策略的半监督分类模型。通过CutPaste数据增强策略模拟异常区域,提高模型对图像中异常区域特征的判别能力。将改进的ResNet18作为分类模型,并采用高斯密度的估计方法来计算钢轨表面图像中异常区域的分数,实现了钢轨表面异常区域的有效筛选。利用生产现场采集到的钢轨原始图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半监督分类网络可以有效地筛选海量数据中的钢轨缺陷样本图像,减少了数据集制作的人工成本。(2)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YOLOv5的钢轨表面缺陷二维检测模型。利用与钢轨相似的钢管表面缺陷样本对原始模型进行预训练,以提升原始模型性能。针对钢轨表面缺陷样本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DCGAN)对轧疤、压痕等样本量少的缺陷样本进行扩增,将扩增后的样本与原始样本组成新的数据集,用于训练YOLOv5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钢管表面缺陷样本预训练后的模型,在验证集上的mAP50比原始模型提高了 0.24;利用扩增后的数据集对预训练后的模型进行训练,在验证集上的mAP50比原始数据集提高了 0.13。(3)针对光度立体法应用于快速生产现场存在的模型复杂、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光源线扫描光度立体方案。采用单组线阵相机与两组对称分布的LED线光源,组成简化的光度立体三维重建模型。针对钢轨异形表面,提出了适用于异形拉伸体的改进光度立体三维重建方法。通过对钢轨基本形状的标定,获取钢轨形状的基本法向量,利用钢轨表面法向量标定钢轨表面光源方向。针对系统在线运行时运动方向上的误差累积问题,引入了点云配准算法以消除梯度累积误差。实验表明,通过本文方法重建的钢轨三维表面既能体现钢轨表面的宏观特征,又能反映钢轨表面的纹理细节。(4)开发了一套二维检测与三维检测相结合的钢轨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系统采用8台4096像素的线阵CMOS相机围绕钢轨周向布置,以覆盖整个钢轨表面;采用4组半圆形LED光源,每2组光源给相机提供对称角度的照明。相机按奇偶行方式采集,得到的奇偶场图像可同时用于二维检测模型和三维检测模型。系统已安装运行于某钢轨生产线,根据在线运行3个月的统计数据,系统的二维检测模型对夹杂、裂纹等二维缺陷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夹杂和裂纹的检出率达到90.1%和96.6%,分类准确率达到62.1%和75.9%。系统的三维检测模型可检测深度变化明显的缺陷,并可获取缺陷的深度值。将系统测量得到的缺陷深度值与结构光方法进行对比,缺陷深度值误差在0.1mm以内,最大深度值的差别仅为0.03mm,表明系统得到的缺陷深度值较为准确,可满足现场对于缺陷判定的需求。
其他文献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固体废物,由于赤泥排放量大,利用率很低,只能依靠堆场堆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本文率先提出了赤泥部分替代水泥制备钢管混凝土的思路,通过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完成了赤泥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和钢管赤泥混凝土静力性能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赤泥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提出了赤泥替代部分水泥制备钢管赤泥混凝土的新思路。分析了赤泥替代率、长径比
“崩塌灾害什么时候可能发生”一直以来是崩塌灾害监测预警的痛点问题。由于我国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崩塌灾害隐患点,利用实用有效的监测技术与预测理论做出可满足应急避险需求的灾害时间预报是现阶段的关键研究目标。拉裂型崩塌是危岩体崩塌的主要类型,由于拉裂型危岩体崩塌前兆不明显,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缓慢。现有研究指出:倾斜变形是拉裂型危岩体最主要的变形行为,固有频率能够表征拉裂型危岩体的稳定性趋势变化,而倾斜角度传感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充填技术的发展及安全开采工作的重视,充填法已成为金属矿山地下开采重要的采矿方法,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保障充填体的稳定性。其中,爆破作为金属矿山充填开采的主要手段,产生的爆破扰动是导致二步回采过程中充填体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降低相邻采场爆破作用对充填体的损伤破坏,本文以爆破扰动下充填体损伤控制问题为导向,针对如何实现爆炸能量有效控制、减少对充填体损伤破坏程度的技术难题,主要
各向异性和粗糙度是影响砂土及砂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合理描述砂土和砂土-结构接触面的宏观力学行为必须考虑各向异性和粗糙度的影响,因此,建立能够反映砂土各向异性及粗糙度影响的砂土和接触面本构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基于经典的Wu-Bauer亚塑性模型,考虑组构各向异性及其演化的影响,建立了各向异性砂土亚塑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向异性状态参数对砂土密度函数的影响,进一
运动控制决定了智能汽车的行驶性能。模型预测控制(MPC)是轨迹跟踪控制的有效手段,但存在实时性差的缺点。近似动态规划(ADP)以离线训练在线应用的方式提高了实时性,但存在离线训练慢和难以应用于多样化交通场景的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依托最优松弛系数的时域分解迭代框架,提出了时域分解型近似动态规划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础设计了面向多样化参考轨迹的跟踪控制策略,为自动驾驶汽车的高实时轨迹跟踪控制奠定了基础。
随着露天资源的日益枯竭,矿产资源的地下开发已成为矿山开采的常态。在地下开挖工程中,受局部地质构造应力、开采深度等因素影响,高地应力将会使宏观大尺度裂隙逐渐发生闭合,导致小尺度微裂隙对围岩破坏的影响逐步显现。相比于完整连续性岩石、含宏观裂隙岩石,复杂地质环境中微裂隙岩石的力学行为、工程响应将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开展微裂隙岩石的破坏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其力学行为的认识。众所周知,较高应力下的围岩工程易发
地下储气库是提高天然气保供能力、缓解天然气供应季节与区域矛盾的有效解决方法之一。目前我国90%以上的储气库是利用复杂构造或枯竭气藏改建而成的。由于受陆相沉积和构造运动影响,物性差和断裂发育等特点对储气库的快速周转、充分动用和安全运行带来了理论技术方面的挑战。为了满足天然气调峰需求,储气库具有强注强采特征,注采气速度可以达到常规气藏开发的10倍以上。针对储气库高速注采渗流理论、注气动态参数诊断和漏失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习作评价量规可以切实提升习作教学的实效性。习作评价量规的设计要点有四个:依据新课程标准,体现学段要求;对应习作要求,凸显重点目标;覆盖习作全程,实现过程指导;嵌入真实情境,发挥激励功能。
砂型3D打印技术因不需要模具翻制砂型,对单件小批量铸件具有柔性化能力强、高效高质量和节省原材料等优势,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砂型3D打印技术进行多材质复合砂型的制备开展研究,多材质复合砂型具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种类的砂型材料制作砂型,使砂型兼具多种材质砂型具有的性能。为此,在砂型3D打印成形材料主要以呋喃树脂体系的石英砂材料成形为主基础上,开展多材质复合砂型3D打印形性调控技术研究,解决存在打
柔性铰链是柔顺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柔性铰链的设计是整个柔顺机构设计的关键。LEMs(Lamina Emergent Mechanisms)铰链是一种由平面薄板材料设计制作的柔性铰链,独特的结构和设计制作方式使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目前,LEMs铰链的设计多集中在二维平面上,这极大的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为了将LEMs铰链的设计从二维平面拓展到三维空间,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折纸和榫卯结构的柔性铰链设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