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学发展进程中,有两位诗人的诗歌创作道路可以说代表了当时的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他们就是何其芳和艾青。对他们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现当代文艺学发展的成绩与不足,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本文将从文艺学发展的历史因素和诗人自身的因素出发,探讨何其芳和艾青的诗歌理论发展过程,勾画出他们诗歌理论的基本轮廓,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他们给中国当代诗坛的影响和启示,以便给予二人适当的定位。论文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本文将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分界点,对他们的诗歌创作道路进行分析比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他们的诗歌发展道路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的,二人分别是爱与美的执着追求者和和行吟者,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诗歌创作和文艺观念,以及他们是如何共同奔向了革命的圣地——延安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总体来说他们都有着“向太阳”的倾向,在这一阶段何其芳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宣传者和捍卫者,而艾青则经历了坎坷的道路,在中国诗坛上沉寂了二十年之后,又重获新生。第二部分,何其芳和艾青的诗歌理论之比较。我们主要分为六个部分进行分析比较,第一是诗歌观之比较,主要包括诗歌的本质特征和真实与真实性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他们分别提出了什么是诗,诗歌需要真实等一系列问题。第二是诗歌的意象问题,我们将分析二人对意象的看法,从自然意象和人物意象两方面来探讨。第三是诗歌的形式范畴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一、象征手法,二、隐喻和通感手法,三、诗歌的形式:1、格律诗与自由体,2、风格。在诗歌的形式范畴问题上,何其芳和艾青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做出了新探索。第四是关于新诗发展道路问题的比较。第五是二人的批评理论与实践。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何其芳和艾青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有着不同的诗歌创作道路和不同的诗歌理论。第六,关于诗人论的比较分析。第三部分,何其芳和艾青诗歌理论对中国当代诗坛的影响和启示。主要分为三点,一、即诗歌的创作要介入生活。这是从何其芳和艾青整个的创作中得出来的最为关键的启示,诗人只有置身于整个时代的洪流中,投入到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去,才能创造出与时俱进的作品,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二、要保持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在历史洪流中,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政治思想,以及在政治思想指导下不断变化的文艺思想,但是作为一个诗人,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否则将在创作中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与文学的真正意义背道而驰。三、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中只有既有内容,又注重了形式,才能保证文学作品的审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