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并铸就了世界增长奇迹。中国渐进式的改革使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机会,中国区域经济总体格局呈现“东高、中中、西低”的特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现象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中央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近些年来,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中部六省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使得中部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中部六省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值得关注。本文对中部六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定性和实证分析表明: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说明中部六省1997-2007年的区域经济绝对差呈现分阶段的扩大趋势,而中部六省间的相对经济发展差异却表现出相对全国水平的平稳性。通过泰尔指数分析表明:1997-2007年,中部地区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呈现非线性特征,扩大和缩小交替出现,总体上出现了平稳-缩小-扩大-缩小-平稳的变化过程。中部六省省际间经济差异逐步扩大,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逐渐缩小,1997-2004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主要由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造成,2004-2007年这种差异主要由省际间经济差异造成。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分析表明:1997-2007年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σ-收敛,存在β条件收敛,影响其收敛性的动态变量有工业化,城市化,创新能力,开放度,信息化,通过控制这些变量,中部各省可以实现经济收敛。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通过对中部六省1998-2008年的人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均GDP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部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促进了经济增长,总体来看:人力资本投入比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其中:河南省的物质资本投入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江西、湖北、湖南、山西的物质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总体上中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中部六省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中部六省省际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通过构造结构方程模型的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路径分析说明,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主要由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区际联系、公共制度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短期来看技术进步差异是造成中部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从长期来看公共制度差异是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