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组织学观察比较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兔膝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转归,并定量分析MMP-1、MMP-2、MMP-13在两种移植物中表达的差异。方法:本次实验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共32只,其中11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供体兔,提供异体半腱肌肌腱,其余21只新西兰大白兔编号后行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离断术,建立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编号为奇数的新西兰白兔左膝以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前叉韧带,右膝以异体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编号为偶数的实验动物,左右膝关节处理与奇数号动物相反,自体重建的膝关节作为自体组,异体重建的膝关节作为异体组。21只新西兰白兔于术后4周,8周及12周分批处死,每批处死7只,每个批次随机挑选2个兔膝关节标本,取材后行HE染色,观察术后4周、8周、12周自体及异体移植物的腱骨愈合及组织转归,而后完整取出每个批次剩余5只实验兔的重建韧带,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重建韧带中MMP-1、MMP-2、MMP-13的m RNA含量,比较术后两种移植物在3种基因表达上的差异。结果:1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自体移植物呈中心性坏死,可见部分空洞,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侵润,可见小血管生成,纤维组织与骨组织分界清晰,无明显连接,细胞密度低。异体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表现相似,移植物整体呈坏死状,纤维组织排列紊乱,与骨组织无明显联系,细胞密度低;术后8周:自体移植物纤维组织排列较为规整,纤维组织与骨组织间出现中间过渡层,富含细胞,细胞形状呈圆形或卵圆形,纤维组织中也可见部分细胞,术后8周自体移植物腱骨接触界面的细胞密度较4周时明显增多,潮线样结构初步形成,而异体移植物呈不均匀愈合,在肌腱一侧,纤维组织垂直于骨界面规则排列,可见肌腱组织与骨组织的过渡层,细胞密度较自体组少,在肌腱另一侧,纤维组织仍呈坏死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与骨组织无明显联系,潮线不明显;术后12周:自体移植物纤维组织排列规则,纤维组织与骨组织之间过渡明显,纤维组织和过渡层中,细胞密度较8周时进一步提升,细胞形状为圆形或卵圆形,潮线清晰,可以观察到部分横跨纤维组织及过渡层的类sharpey纤维,异体移植物纤维排列规则,纤维组织和骨组织的过渡明显,细胞密度高于8周时,但低于同时期自体移植物,潮线清晰。2 MMPs基因表达:术后4周:自体移植物中MMP-1、MMP-2、MMP-13的相对表达量为0.60(0.36,14.22)、0.52(0.28,6.5)、0.43(0.35,7.60),异体移植物中MMP-1、MMP-2、MMP-13的相对表达量为0.30(0.09,16.84)、0.52(0.14,8.43)、0.09(0.04,11.42),两种移植物MMPs的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MMP-1:Z=-0.67,P>0.05;MMP-2:Z=-1.35,P>0.05;MMP-13:Z=-6.74,P>0.05);术后8周:自体移植物中MMP-1、MMP-2、MMP-13的相对表达量为1.62(0.30,3.36)、1.54(0.39,3.58)、0.82(0.66,1.99),异体移植物中MMP-1、MMP-2、MMP-13的相对表达量为5.38(2.77,22.87)、3.37(2.57,4.28)、4.73(3.79,8.59),两种移植物MMPs的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MMP-1:Z=-1.46,P>0.05;MMP-2:Z=-1.09,P>0.05;MMP-13:Z=-1.83,P>0.05);术后12周:自体移植物中MMP-1、MMP-2、MMP-13的相对表达量为0.90(0.43,3.23)、0.83(0.53,2.61)、0.24(0.04,51.7),异体移植物中MMP-1、MMP-2、MMP-13的相对表达量为2.12(1.80,21.86)、1.37(0.45,5.08)、0.13(0.05,93.6)两种移植物MMPs的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MMP-1:Z=-0.94,P>0.05;MMP-2:Z=-6.74,P>0.05,MMP-13:Z=-1.21,P>0.05)结论:应用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物重建兔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移植物都经历的坏死,细胞再长入,新止点形成过程,术后8周及12周,自体组的腱骨愈合好于异体组,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重建术后,自体及异体移植物中MMP-1、MMP-2、MMP-13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