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嘲,作为生活中有效的交际工具之一,能够调节交际气氛,减轻精神压力,同时也能修复人际关系,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目前,国内的自嘲研究大多是从社会交际和文学赏析角度展开,主要涉及自嘲的交际功能以及文学作品中所隐含的自嘲意识等。这些研究丰富了自嘲话语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自嘲的社会交际价值,忽视了自嘲的产生和理解机制。本文旨在运用乖讹论、关联理论在认知语用框架内对“自嘲”的社会交际价值及语用实质进行分析,重点关注自嘲的语用元素以及产生和理解机制,意在为自嘲话语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思路,以及更好的运用和解读自嘲话语。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回顾了自嘲和乖讹论的文献综述,重点介绍了乖讹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有关模式及应用。第二章从语用视角对自嘲话语做了进一步研究,分别探讨了自嘲的界定、分类和限制条件,并着重探讨了自嘲的语用特征、表达方式和语用功能。第三章运用乖讹论阐释了自嘲的产生机制。该部分首先引入了表征概念,然后由表征、乖讹和自嘲话语三者关系展开讨论。由三者的关系分析得出:自嘲话语的心理表征和语言表征具有不对称性,直接表现为交际意图与信息意图的不一致性,最终呈现出自嘲语用效果的差异性。第四章运用乖讹论和关联理论阐释自嘲的理解过程。由于乖讹论重在突显事物的不和谐因素,从而改变信息的构建,但在具体分析受众接受和理解自嘲话语上,其解释力不是很具体清晰,而关联理论在分析受众的理解和加工过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笔者认为,乖讹论和关联理论可以互补,两者相结合能更有效地阐释自嘲的加工理解过程。基于关联理论,在自嘲话语理解过程中,受众理解自嘲需要付出额外的加工努力,同时也获得了由心理期待扑空到情感郁积骤然释放的独特体验。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自嘲作为一种语用行为,其突出的语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乖讹性,相对排他性,间接性和逆期待性;其表达方式包括忿断、转移、干涉、降格和口误;其限制条件主要为话语的模糊性和说话人的非真诚性以及命题的相对真实性;其功能表现出多样性。2、在自嘲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中,自嘲话语的心理表征和语言表征具有不对称性,直接表现为交际意图与信息意图的不一致性。受众推出的交际意图与愿意图是否匹配,将会产生三种结果:1)如果两者完全匹配,则为完全或充分的自嘲效果。2)如果两者部分匹配,则为部分自嘲效果。3)如果两者不匹配,则为交际失败。3、受众在理解自嘲话语事,需要付出额外的加工努力,从而获得额外认知效果,其表现为受众由一种心理期待扑空到情感郁积骤然释放的独特体验。4、自嘲话语经历了一个由外在表现形式不和谐到最终交际和谐的过程,其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是同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