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的方法,对62份不同小麦品种(系)中锌、铁、铜、钙、钠和钾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红外线品质测定仪对主要品质指标粗蛋白、湿面筋、沉降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2006年小麦品种中铁含量变幅为18.55-58.19ug/g,平均为30.83ug/g,最高与最低的相差39.64ug/g:锌含量变幅为5.70-25.80ug/g,平均为15.13ug/g,最高与最低相差20.10ug/g。2008年小麦品种(系)中铁含量变幅为16.68-52.25ug/g,平均为30.10ug/g,最高与最低相差35.58ug/g;锌含量变幅为12.29-33.47ug/g,平均为21.11ug/g,最高与最低相差21.18ug/g;钙含量变幅为167.53-348.80ug/g,平均为248.59ug/g,最高与最低相差192.59ug/g;铜含量变幅为2.32-5.83ug/g,平均为2.98ug/g,最高与最低的相差3.61ug/g;钾含量变幅为1822.71-4414.91ug/g,平均为2617.87ug/g,最高与最低的相差2634.72ug/g;钠含量变幅为10.25-39.82ug/g,平均为23.05ug/g,最高与最低的相差29.57ug/g。
两年不同小麦品种(系)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铁、铜、钙、钠和钾含量年际变化不明显,说明小麦对铁、铜、钙、钠和钾的吸收较稳定;锌含量变化较大,可能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分析各矿质元素含量与粗蛋白、湿面筋、沉降值及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锌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17,与湿面筋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246;铁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是0.262;铜、钙、钠和钾含量与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和沉降值之间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其中钠与沉降值之间为负相关。表明施锌或铁对提高小麦粗蛋白和湿面筋有显著效应,其余矿质元素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川育23、41058、川育20及其父母本进行分析,力图从分子水平找到小麦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差异性,琼脂糖电泳结果表明不同的小麦品种(系)间扩增出了差异条带。
以上研究结果,将对筛选“微量营养强化型”小麦新材料,选育“微量营养强化型”小麦新品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