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席卷,学者们深入研究引发危机的缘由及传导渠道。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长期低利率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高风险承担行为密切相关。由此,学者们重新审视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条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该渠道中,商业银行会通过调整风险态度与意愿来应对货币政策冲击。在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行为极大的制约着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会激励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进而导致金融稳定性的下降。因此,研究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机制及渠道对我国货币政策改革以及金融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明确文章的研究内容与方向;其次采用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分析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前提、机制及渠道;继而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体系风险承担的现状,提出研究假设,并以我国24家商业银行2006至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部分首先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机制及渠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货币政策周期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非对称性影响;然后利用PVAR模型构建脉冲响应函数图,考察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长期影响。通过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现阶段我国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宽松货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承担风险,且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更强。(2)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受其微观特质及市场结构的影响。(3)宽松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强于紧缩货币政策的抑制作用。(4)规模越小的商业银行,其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越高。针对上述结论,建议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纳入考虑,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建议银行业监管当局可以从宏观货币政策层面防控商业银行体系的风险,而非仅仅关注商业银行微观个体的监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