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两会期间,中国农村未来“谁来种田”这一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话题。但长期以来,“谁来种田”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为我国农村人口(按户籍)至今仍占人口总量的60%以上,农村存在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这一现状被大家普遍接受,甚至有人认为“谁来种田”在中国是个伪问题。然而,我们知道,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农村人口并不一定从事农业,因此农村人口多并不等于农业劳动力多。以往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将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农村,如何通过转移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而本文基于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现状,重新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农业劳动力供给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处在一个转变的背景之下,已经从以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逐渐转变为以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为特点的新型经营方式。此时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对农业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的需求虽有所减少,但对农业劳动力的结构及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依然较多,但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正逐步失衡恶化。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不再选择从事农业生产而是选择去城里打工,农村留下来负责耕种的往往是妇女老人。此外,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依然偏低,“兼业化”现象日益明显的现状既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下先进技术的使用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又影响了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户的收入增长。通过对众多文献的阅读、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调查问卷的发放,笔者得出结论: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背景下,我国新型农业劳动力的后续供给不足,且究其缘由主要有来自制度、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和农业生产经营自身的不利因素这几个方面。最后笔者还建议,在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下,为保证未来我国还能拥有充足的且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农业劳动力,我国政府应加快完善农业用工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在继续提高对农业的财政支持的同时扩大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并加强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农业金融服务以及对新型农业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具体到本文的结构,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农业劳动力供给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背景下的农业劳动力供求现状分析。这一部分首先从历程、特点、原因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背景,然后从多个方面描述了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现状以及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变化,最后得出结论;第四部分进一步阐述了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的现状对我国农业发展所带来的多个方面的影响;第五部分则是从制度、文化、经济、公共服务、农业自身特点等多个方面分析新型农业劳动力后续供给不足的原因;第六部分是结合以上分析,提出解决我国新型农业劳动力后续供给不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