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精神的把握需要回归哲学本身。哲学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并以“精髓”的方式凝练和映现着精神,哲学对精神状况的把握离不开时代境遇的诊释。在西方古典时期,原初性的自然经济造就了人的生存方式的素朴、简单和思维的神秘性、直观性,“人虽意识到自己为人,却还不能从人自身固有的本性去理解人、把握人。所以它就不能不诉诸身外根源,试图从某种先定本质现成地演绎出人的规定”,①古典哲学超验性精神观奠基于外在“实体”的神学,其在中世纪通过信仰力量达到极致。超验性精神观确认人的主体性是纯粹外在客观本体的派生物,主观性总是要回归具有客观性的超验精神本体来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近代哲学是人类主体意识真正崛起的时代。“人的发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对盲目信奉超验的神圣性神学的叛离而世俗化地加以“祛魅”,自然科学中的理性精神要求对超验精神本体的“径直的方式”的直觉可靠性加以理性思维本身的反思、检验和校正。适应这一时代主题要求,哲学对精神的理解伴随着从古典哲学的世界二重化的本体结构到近代哲学的人与外在世界的思存、主客二元的理性结构的这一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精神对象从至上的超验本体回归人的主体的先验自我本身,从而确立了“先验自我”主体性这一近代精神观的基质性原则。在精神与现实两者“统一”的“绝对精神”的现实的历史的辩证发展以及人本的自然主义的感性直观中,先验性精神观演化为经验性精神观,精神在与现实的冲突、融合过程中不断开显和自我澄明,精神历史性地向下迁移步入世俗化轨迹。在现当代,精神的世俗化境遇致使人的精神生活本应具有的形而上的自我意识诉求遭受物化的严重销蚀和威胁。时代的精神状况迫切需要马克思精神观给予应答。马克思哲学倾心关注的对象不是抽象思维或抽象自然,而是“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及其中的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及其真实解放,马克思哲学的精神观表达出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批判精神和面向未来的对人类解放的本体论承诺和理想祈求,它把对人的精神的确证置于实践和社会历史的过程之中,要求“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②实现社会存在与人的精神的真实的形上融通。马克思建构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观这一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形态。本论文尝试对马克思精神观作一探究。本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和论证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历时样态及其内在演进的逻辑问题。马克思哲学产生之前,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按其特质倾向可历时态地划分为超验性、先验性、经验性三种样态。西方传统哲学的超验性、先验性、经验性的精神观,历史地表达了各自的精神样态和逻辑演进的递进关系,构成了精神的真实性、全面性理解之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可逾越的环节。第二部分主要讨论马克思精神观对西方传统精神观的批判性超越问题。马克思精神观上升到实践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上,深刻地把握精神的实践基础与社会历史意蕴,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历时态演进的超验、先验和经验的精神观的历史反叛和现实扬弃之中,确认精神的存在由超验、先验和经验相统一的共时态构成,并给予它们以真实的内涵与结构性的变革。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精神观的基本思想内容问题。马克思的精神观建基于“新唯物主义”前提之上,开启了重新理解精神的“实践”、“现实”、“人的解放”等新维度,强调了实践、现实、人的解放与人的精神的内在关联,进而具体展现出马克思精神观的多重性的阐释框架。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和阐释马克思精神观的当代显现和研究的新路向问题。马克思精神观研究需要由革命性向建设性的重心转变,重视实践的和谐性与精神的建设性的内在一致性,精神的整体性与社会基本矛盾有机系统建构的内在统一性。要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精神观研究范式和置于中国梦视域中,推进马克思精神观的中国化。马克思精神观在对当代现实世界尤其是中国现实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显现中,昭示出马克思精神观研究的新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