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自1943年一夜走红上海滩后,便成为颇受学界关注的焦点人物。毋庸置疑,张爱玲研究早已是“显学”,从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苍凉笔调到悲剧意识、女性意识,再到翻译研究、传记研究、比较研究,研究者在各自领域里精益求精,相关研究已较为完善。在对张爱玲小说人物进行研究方面,“变态心理学”视角可以深入挖掘其小说的丰富内涵,而这一视角却常被忽略。在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张爱玲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在变态心理学视角的观照下可以产生新的阐释空间。本文立足已有研究成果,以变态心理学为切入点,对张爱玲小说人物进行重新解读,并探析变态人物产生的内在动因及其现实意义。论文主要从以下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变态理论视角下张爱玲小说人物解析。这一章在对压抑作用、力比多学说、性障碍等变态心理学理论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将张爱玲笔下一些经典人物置于上述理论框架之中进行重新解读,为小说中人物的种种精神现象及异常行为寻求理论依据。第二章:张爱玲塑造变态人物的内在动因。这一章分为张爱玲的生命体验,张爱玲的人格障碍和张爱玲的“精神分析情结”三节。通过上述三节的论述,指出别样的人生积淀、自身的人格障碍以及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主动认同是张爱玲塑造变态人物的内在动因。第三章:张爱玲小说变态书写的现实意义。这一章首先对变态心理与文艺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概述,其次从创作与接受心理的层面入手,指出变态书写之于文学创作者而言是一种郁结的自我释放,之于文学接受者而言则是情感的泄导与升华。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肯定张爱玲小说变态书写的现实意义。张爱玲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形象世界,本文在变态心理学视角的观照下,试图通过上述三章的论述,指出张爱玲小说与变态心理学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并将这种关联视作文学与心理学紧密结合的个案之一加以肯定,以期更好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