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林语堂在人们心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作家,关于林语堂的研究也日益全面深入。作为林语堂研究的一部分,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试图通过对林语堂小说的研究,从整体上系统地探讨林语堂小说中的三大要素--文化、人物、叙事之间相互矛盾纠缠的内在关系,以填补林语堂小说研究在这些方面的空白。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林语堂的小说。论文首先简单梳理了林语堂在文化研究、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方面的成就,以及林语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论文主体部分第二章分类分析了林语堂小说中的一些典型女性形象:“完美型”女性形象姚木兰、艾斯与杜柔安,“真实型”女性形象春梅、席茵透伊,文化理想回归中的女性形象赖柏英与韩沁、梁牡丹。这些人物形象分析主要就人物的个性内涵、人生、命运以及文化象征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论文通过对人物形象分析较深入地探讨了小说中文化的表达对人物个性内涵、人生命运产生的影响。1938年至1940年期间,是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完美融合的理想性想象阶段,这使得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带上了“完美”的文化个性特征;到了1948年至1953年,林语堂的文化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对先时缺乏现实基础的文化理想的反思使他在这一时期塑造的人物带上了“真实”性特征;这种文化理想的反思到了1961年至1963年,在矛盾失落中开始向传统文化回归,这又赋予了他的人物形象以新的特征。林语堂小说中的文化表达给人物的个性、人生命运赋予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但过重的文化表达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物抽象化为某种文化象征符号,消解了人物的真实性与现实性意义。
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小说叙事与文化表达、小说叙事与女性形象塑造、人物形象与作者的文化态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主要讨论的是文化表达给小说叙事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小说自身在叙事上的一些问题。
本论文通过文本细读、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以及小说叙事学的一些方法,以文化为视角,从不同方面对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分析。本论文理清了林语堂小说中文化表达、女性形象和小说叙事之间的复杂关系,且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探讨。此外,关于小说叙事上的一些典型问题也有一点肤浅的把握。但由于对这一问题研究本身的不足和自身学识修养的局限,论文对文化表达对小说叙事的影响,人物形象、小说叙事对文化表达反作用关系的问题并没能展开更深入系统地探讨,这也是本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