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逐步转型,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的作用日益显现,我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在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之下,我国更是迎来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一股浪潮,全国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旅游景区也进入了一个强势发展阶段,随着景区一个一个的圈地而起,景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景区之间也逐渐从硬性的资源竞争,不断转向以产品、营销为主的软实力竞争,旅游经营者更多地是将关注点聚焦在市场受众的身上,如何让旅游者满意并对旅游地形成良好的旅游形象成为他们的着力点。因此,旅游形象作为旅游地在旅游者心中的直观再现,它起到了影响旅游者心理认知和消费意愿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旅游地吸引客源的灵魂,至此,无论从口号到行销,还是从服务到体验,旅游地的竞争吹响了旅游形象建设的号角。
然而,由于我国对于旅游形象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在旅游形象上存在很多问题,出现了“阴影区”、“灰度区”,抑或是“形象不对称”,只要是因为旅游形象造成了旅游者对旅游地感知上的问题,笔者都统一称之为“旅游形象屏蔽”,并导引出本文对此所进行的研究。
首先,笔者主要是通过对旅游形象的学术文献和既有理论进行梳理,以旅游地信息的传导过程为切入点,推演出旅游形象屏蔽的概念体系,并探求形象屏蔽的内在原因,将旅游形象屏蔽的因果逻辑梳理清晰。其次,在前面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结合旅游形象的定量分析方法,选取旅游形象屏蔽中的其中一块有关互联网和旅游者的内容,以安徽呈坎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形象屏蔽的实证研究,以数据描绘形象屏蔽的情况。最后,综合上述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果,结合呈坎景区的现实情况,提出突破形象屏蔽的方法和手段。
然而,囿于笔者本人的学生身份,加上旅游形象的研究涉及景观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本文研究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形象屏蔽原因的探求难以全面和深入,定量分析的方法上仍欠缺准确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