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保险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大势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中国经济全方位的持续迅猛发展也为助力中国保险行业体制机制的完善及其发展大势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国内在社保、住房分配、就业等层面的锐意改革的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在全社会各个区域越来越突出,人口的跨区域流动愈来愈广泛等客观条件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公众对风险的价值倾向和认知态度,这也助力了公众对保险的迫切需求。较之发达国家,中国现代的保险行业经历的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国内保险公司在规模、数量、发展阶段及其发展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都存在极大的差距。由于国家层面推动的保险公司股份制的改革不断深化进行,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所有权者,公司的所属投资群体不再仅仅要求盲目的拓展公司业务、扩大公司规模及其增加保费的收入,转而着眼于保险公司的运营效率、经营绩效和价值创造能力。本文主要从经营绩效的层面研究绩效管理体系的影响机制,助力保险公司高效运作,从而提供更加高效的社会保险服务。通过问卷调查,对A保险公司各个层面从业员工就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交叉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计量方法深入分析了企业员工对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价趋势、差异、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从整体的评价层面着眼,女性群体员工的评价略高于男性群体员工的评价,从业人员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价一般,通过对性别、年龄、学历、区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角度探讨,得出从业人员对绩效管理体系工作态度层面的评价一致性较高。年龄因素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价有显著影响。从整体趋势看,26~35岁从业人员评价最高,66岁以上群体评价最低,随着年龄的升高,从业人员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价略微呈现升高趋势。学历因素对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无显著影响。区域因素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价有显著影响。不同区域的评价出现较大差异,华北评价最低,西北评价最高,其他区域评价处于一般偏低水平。SEM分析显示: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对绩效管理体系的正向影响依次降低,路径系数依次为0.643、0.517、0.435,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很高,他们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必须要克服短板效应,全方位多手抓起绩效管理体系的各个层面的考核。从各个层面的反映性指标对绩效管理体系的间接效应分析,指标W9创新能力、W10协调沟通能力、W11问题解决能力的间接效应最大,W1保费收入、W2保费继续率、W7考勤情况、W8专业能力、W12学习提高能力的间接效应次之,指标W3责任感、W4主动性、W5合作意识、W6服务意识的间接效应最小。保险公司要抓住国内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机遇,全方位多层次提升绩效管理效率,助力企业经营效率,助力保险公司实现社会责任。保险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其经营管理高效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各个部门都需要关注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因此未来应对树立绩效管理战略、构建符合国情、区情、企业情的绩效管理系统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AMOS软件中的估计方法和模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复杂的结构方程模型的识别和估计均存在非常繁琐的操作、不能分析评价趋势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待于应用技术手段更强大软件,如Mplus。同时为了使研究具有创新型和深入性,构建更高层次的计量模型,如增长模型、广义潜在变量模型、多层次纵贯性结构方程模型等都是未来研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