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DN)和非糖尿病肾病患者(NDN)间糖暴露、血糖控制情况、腹膜转运功能的差异,以及中医证型分布的情况,指导糖肾和非糖肾PD患者的中西医治疗方案。2.糖肾ESRD患者在腹膜透析中接受的糖暴露量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其对腹膜转运功能变化、腹膜炎的影响,以指导糖肾腹膜透析方案的调整。方法第一部分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腹膜转运和中医证型本研究的对象选择于2019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腹透中心规律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纳入标准: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龄>3个月;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年龄<16岁;(2)因听力、语言、智力、精神因素等原因不能很好的配合中医辨证的患者;(3)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4)同时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比较糖肾和非糖肾患者之间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血糖情况、腹膜转运特性以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第二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暴露量和腹膜转运特性本研究选择于2013年-2019年10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腹透中心规律随访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访终点为2019年10月31日。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调查。排除标准:外地等因各种因素不能规律随访的患者(随访间期>6个月)。病历资料或基线生化指标、腹膜平衡试验数据不完整者。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暴露和腹膜转运特性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糖暴露和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一共纳入70例患者,将纳入的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肾病(DN)组与非糖尿病肾病(NDN)组,分组研究结果显示:1.血糖水平:DN组的血糖水平均高于NDN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的糖暴露量为78.76±31.02明显低于NDN组94.5±30.64(P<0.05)。2.透析相关指标:NDN患者的残余肾Kt/V中位数、残余肾Ccr平均值高于DN患者(P>0.05);DN的4hD/P值为0.72±0.13显著高于NDN组(P<0.05)。3.腹膜转运类型:NDN组以HA(50%)和LA(42.11%)为主,即高平均转运和低平均转运相当,而DN组以HA(43.75%)占比最高,LA(25%)和H(25%)次之(p=0.08)。4.中医证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3型。其中气阴两虚37例占比最高(总体占52.86%,NDN组占46.88%,DN组占57.89%),其次为脾肾阳虚证34例(总体占34.29%,NDN组占37.5%,DN组占31.58%),阴阳两虚证患者最少,一共9例,NDN组5例,DN组4例(P>0.05)。4.血糖与中医证型:HbA1c<6.5%的气阴两虚占74.07%,脾肾阳虚证为87.88%,阴阳两虚证33.33%,阴阳两虚证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与另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5.转运类型与中医证型:不同转运特性组的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98)。第二部分本研究共纳入24例糖尿病肾的ESRD患者,男女比例1.4:1,平均开始腹透的年龄56.04±10.34岁,随访中8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1例不详;4例转血液透析,原因依次为腹膜炎(2例)、导管功能不良(1例)、不详(1例)。1.基线高转运组血红蛋白、血钙显著低于低转运组,而谷草转氨酶和透析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低转运组(P<0.05)。2.基线D/P值为0.63±0.13,低平均转运(LA)占40.62%,其次高平均转运(HA)占36.46%,低转运(L)和高转运(H)占比最少(11.46%)。随着治疗时间推延,D/P值发生很变化:第一年0.62±0.13 vs第二年0.70±0.13 vs第三年0.65±0.12(P>0.05)。将患者分为D/P增加组和稳定组:D/P增加组的基线D/P值(0.53±0.11)低于D/P稳定组(0.72±0.08)(P=0.11);增加组患者D/P值由较低的转运水平逐步升高,而稳定组的D/P值逐步降低。3.糖暴露量:平均年糖暴露49.30±13.23kg/年,最小暴露量10.95kg,最大暴露量76.65kg,随着腹透治疗时间的推延,年糖暴露量逐渐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5)。4.患者3年内随访的平均空腹血糖9.75±4.46mmol/l,空腹血糖和同年糖暴露量无显著相关性。D/P稳定组和D/P增加组基线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空腹血糖都呈上升趋势;增加组的前3年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患者的基线D/P与糖暴露量呈正相关,基线转运能力越低,治疗期间糖暴露量越高(第1年:β=42.20,R2=13.3%,P=0.08;前2年:β=62.75,R2=15.1%,P=0.06;前3年:β=0.79.71,R2=12.4%,P=0.09);5.3年内4hD/P的变化与腹透治疗期间的糖暴露量、基线D/P和白蛋白相关(P<0.05),高转运患者腹膜转运能力下降与白蛋白密切相关(P<0.05)。8.糖暴露量与腹膜炎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糖尿病肾病的腹透患者血糖水平、腹膜溶质转运能力高于非糖肾患者;MPD患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3型,以气阴两虚证为主,糖肾患者气阴两虚证比例高于非糖肾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水平和腹膜转运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MPD患者是否为糖尿病肾病酌情加强阴阳双补、滋补肝肾治法,并依照其兼夹证治以活血化瘀、祛湿泄浊等,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2.患者3年内的腹膜溶质转运能力与糖暴露、基线转运能力、白蛋白密切相关;其中溶质转运能力高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转运能力逐渐降低,主要受到白蛋白的影响,考虑和糖暴露带来的炎症反应有关;而溶质转运能力低的患者则倾向于转运能力逐渐增加,但3年内转运能力的增加受到糖暴露的影响并不显著。提示临床上患者早期的腹膜转运能力受到糖暴露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更重要的是预防其间接引起的伴随炎症反应以及营养不良带来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