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释学是研究理解的方法论原则的一门学科,其基本意义是“解释的艺术”。阐释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先后经历了经典阐释学、一般阐释学、本体论阐释学以及哲学阐释学,阐释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在翻译中的应用。用阐释学的思想与翻译理论相结合的代表人物当属乔治·斯坦纳。在其1975年出版的《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一书中,他提出了阐释翻译理论,并把翻译这一实践过程划分为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国外对于阐释学的研究已经有千年之久,而国内对于阐释学在翻译界的研究和引进近些年才开始,自从1998年杨武能第一次全面引进阐释学思想后,直至90年代末,国内翻译界才对阐释学有了一种研究趋势,有不少学者都对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的系统引进以及把它与翻译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并不多见,因此本论文在系统介绍阐释学和阐释翻译理论之后,把阐释翻译理论运用于散文翻译实践的鉴赏,通过分析,研究阐释翻译的四步骤是如何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并影响翻译实践的。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结构灵活,语言生动简洁,不像诗歌,韵律比较讲究,也不像小说,情结跌宕起伏,因此研究散文翻译有益于阐释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研究发现。《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3》是张培基的最新散文翻译著作。其散文选材恰当,译文通畅地道,沿袭了其1、2两册的诸多优点,为翻译研究案例的上佳之选。本论文在将阐释翻译四步骤理论分析语料时,对其四个步骤均进行了尝试性扩展。信赖;译者的个人喜好和对于译本的主观选择对于翻译活动的展开比较重要,而其语言能力和文化底蕴决定了翻译著作是否能够优秀的关键;侵入;斯坦纳强调,在译者理解源文本时,译者的个人偏见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原文本不同的理解也会产生不同的译文;吸收;译者在用目标语表达源文本的语言和文化时,会采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补偿,翻译的最后阶段,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3》中集中应用较多的有增词和备注,通过这两种补偿方法,读者可以了解更多的隐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