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股改红利的消失、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经营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竞争也愈加激烈,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得刻不容缓。而加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经营效率,因此,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进而寻求提高经营效率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以往的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研究中,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直存在争议,仅靠定性方法筛选,主观性较强。而且以往研究仅在经营过程的第一阶段考虑人、财、物等投入指标,不符合商业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此外,以往研究只考虑自评思想,忽略了他评,其评价不够全面。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学习,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其经营过程划分为资金筹措与资金运营两个阶段,并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权重平衡交叉效率评价模型解决交叉效率不唯一问题,并利用熵值法处理交叉效率的集结问题,构建了商业银行各子系统及链形系统的交叉效率评价模型。运用上述思路,对我国商业银行2010年至2014年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分别测算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各子系统及链形系统的交叉效率。研究表明:从资金筹措阶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成本低、效率高,但过于依赖传统存贷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将更具竞争力;从资金运营阶段来看,所有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效率都有待提高,表外业务将是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不良贷款的风险控制对于商业银行实现安全性目标并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系统整体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普遍不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与以往研究通常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不同,国有银行的平均效率反而略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如果考虑到子系统效率之间的影响及两种类型的商业银行的规模差距,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并没有绝对优势。总的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各大商业银行都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据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合理控制投入成本,追求规模效应最大化;立足于资产业务,开辟表外业务这片新蓝海;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紧抓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