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编写适于国情的高等学校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是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亟待进行的一项工作。本文根据笔者十余年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经验,分析了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遇到的问题,介绍了由英文原版教材改编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的特点。
关键词:双语教材;有机化学;双语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进一步强调教学质量工程要重视双语教学,并且正式启动了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审定了全国首批百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这为规范全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是教育部首批百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之一。改编出版对国内高等院校化学、化工专业师生切实适用、方便学生学习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是这个项目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出版有机化学双语教材的必要性
与其他课程一样,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成功开展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自1997年以来,笔者一直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工英语强化班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十多年来,我们先后使用过多本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书。在教学第一线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感到,英文原版有机化学教材具有英文地道、讲解详细、插图丰富、内容全面、便于自学等诸多优点,但并不完全适合国内的双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遇到以下问题:
1 英文教材中的有机化学专用词汇、术语以及有机化合物名称没有中文注释,学生自学不方便,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有些学生反映,使用全英文教材学完有机化学课程后,对一些有机化学专用词汇和术语,只知道英文,说不出相应的中文词汇和术语,对有机化合物的中文命名也比较生疏。
2 英文原版教材中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分散在各章中,如羧酸、胺等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在教材的最后几章才出现,而在前面章节的教学中,如醇、醛、苯环支链的氧化反应、胺对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等,需要用到羧酸和胺化合物的名称,学生没有学过这些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提到这些化合物的名称时,学生感到很陌生,给学生准确理解教师英文讲解的内容带来困难。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一些有机化合物命名在较后面的章节出现,不利于双语教学。
3 英文教材章节编排比较随意,不拘形式,而中文教材一般讲求章节编排归类划一。中、英文教材的章节编排顺序有所不同,国内教师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时常常需要调整某些章节的顺序。
4 英文原版教材的知识涵盖面不完全适合国内的课程教学要求,比如,英文原版教材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关于核酸、蛋白质、甾族化合物以及合成高分子等独立成章,篇幅过大。国内教学一般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讲授这部分内容。原版教材不适合学时较少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用书。
5 英文教材中举例、插图特别多,习题量也很大,并且前后章节中许多内容重复出现。虽然这些特点有利于学生自学,但也使得英文原版教材又厚又重、书的售价比较昂贵,学生难以承受。
6 国内正式出版的英文版的有机化学教材还很有限,如果使用国内尚未影印正式出版的英文教材,仍存在版权问题。正式出版的影印英文教材,仍然有书的售价比较昂贵,学生难以承受的问题。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认为改编英文原版有机化学教材,尽量保持英文版教材的“原汁原味”,同时贴近国内教学要求,出版真正意义上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编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特点
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亟待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出版对国内师生切实适用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十余年的双语教学实践表明,改编英文原版有机化学教材是建设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有效途径,既可尽量保持英文版教材的“原汁原味”,亦能适合中国国情,达到学生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外语应用能力,提高国际竞争意识与能力。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Wade教授编著的“Organic Chemistry”(第五版)影印版教材,这是一本国际流行的优秀教材。我们在2006年采用了这本教材作为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用书,在教学中对这本教材的某些章节进行了调整和删减。教学实践证明,这本教材英文语句通俗易懂,内容重点突出,讲解详细,是一本很好的有机化学教材。在教育部项目的支持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将Wade编著的“Organic Chemistry”(第六版)改编为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适合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化工专业70-90学时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使用。
改编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对英文原版教材只做章节顺序的调整和内容的删减,不增加新的英文内容,目的是尽量使改编的双语教材保持英文版教材的“原汁原味”。
2 本书突出双语教材特色,对所有有机化学专业词汇、术语及化合物名称都给出中文注释,书后增加有机化学专业词汇和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方便学生自学和查阅。
3 每章结尾增加中文概要,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
4 为了使改编教材的章节编排遵循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特点,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部分从各章中抽出来,合并为新的一章,作为第3章“Brief Introducfion and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在双语教学中,有机化合物命名部分放在较前面的章节集中讲授,有利于学生自学和课堂理解教师英文授课内容。
5 适当调整章节顺序,比如,将原版教材中第15章“Conjugated Systems,Orbital Symmetry,and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调换为第11章,紧随烯烃(第9章)和炔烃(第10章)的章节之后,并将第15章中紫外光谱的内容抽出来与红外光谱合并作为第12章;将质谱与核磁共振谱合并作为第13章。调整后的双语教材的内容相对规整,符合国内的教学特点,方便教师双语教学使用。
6 为了使改编的双语教材重点突出,篇幅精炼,对英文教材中基础性重点章节的内容基本未做改动,保留原版教材讲解生动详细、语句通俗易懂的优点;对非重点处的内容、插图和举例适当删减;前后章节明显重复的内容适当删减合并;根据每章的教学重点,筛选保留部分习题;对核酸、蛋白质、甾族化合物的内容适当缩减;删掉了第26章“Synthetic Polymer”。本书内容涵盖与国内的有机化学教材内容基本一致。
7 本书保留英文原版教材的Index,方便读者查找相关内容;删掉书后的其他附录。
8 本书为黑白印刷,将重要的彩图集中到一页,从而在保证教材特色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教材的成本。其他的彩图将在电子教案中出现。
改编后的教材与其他的双语教材比较,英文出自原版教材,中文文字不多,只起提示和概括的作用,力争达到以英文教学为主、中文为辅的双语教学的目的。改编后的教材体系、内容覆盖面与我们编写的中文有机化学教材的体系、内容覆盖面基本相同。难理解的基本概念、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生可参考中文有机化学教材。
三、新的思考
结合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我们正着手完善配套的双语教学课件的建设、电子教案的建设、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我们也正在总结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践的经验,筹划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和相关教学资料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上述有机化学双语教材的改编工作,预计在2009年年初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为第一本由英文原版教材改编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由于初次尝试,加之改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改编不妥之处,由衷地欢迎专家、同行和使用本书的学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进和完善这本有机化学双语教材。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关键词:双语教材;有机化学;双语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进一步强调教学质量工程要重视双语教学,并且正式启动了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审定了全国首批百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这为规范全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是教育部首批百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之一。改编出版对国内高等院校化学、化工专业师生切实适用、方便学生学习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是这个项目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出版有机化学双语教材的必要性
与其他课程一样,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成功开展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自1997年以来,笔者一直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工英语强化班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十多年来,我们先后使用过多本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书。在教学第一线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感到,英文原版有机化学教材具有英文地道、讲解详细、插图丰富、内容全面、便于自学等诸多优点,但并不完全适合国内的双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遇到以下问题:
1 英文教材中的有机化学专用词汇、术语以及有机化合物名称没有中文注释,学生自学不方便,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有些学生反映,使用全英文教材学完有机化学课程后,对一些有机化学专用词汇和术语,只知道英文,说不出相应的中文词汇和术语,对有机化合物的中文命名也比较生疏。
2 英文原版教材中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分散在各章中,如羧酸、胺等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在教材的最后几章才出现,而在前面章节的教学中,如醇、醛、苯环支链的氧化反应、胺对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等,需要用到羧酸和胺化合物的名称,学生没有学过这些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提到这些化合物的名称时,学生感到很陌生,给学生准确理解教师英文讲解的内容带来困难。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一些有机化合物命名在较后面的章节出现,不利于双语教学。
3 英文教材章节编排比较随意,不拘形式,而中文教材一般讲求章节编排归类划一。中、英文教材的章节编排顺序有所不同,国内教师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时常常需要调整某些章节的顺序。
4 英文原版教材的知识涵盖面不完全适合国内的课程教学要求,比如,英文原版教材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关于核酸、蛋白质、甾族化合物以及合成高分子等独立成章,篇幅过大。国内教学一般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讲授这部分内容。原版教材不适合学时较少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用书。
5 英文教材中举例、插图特别多,习题量也很大,并且前后章节中许多内容重复出现。虽然这些特点有利于学生自学,但也使得英文原版教材又厚又重、书的售价比较昂贵,学生难以承受。
6 国内正式出版的英文版的有机化学教材还很有限,如果使用国内尚未影印正式出版的英文教材,仍存在版权问题。正式出版的影印英文教材,仍然有书的售价比较昂贵,学生难以承受的问题。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认为改编英文原版有机化学教材,尽量保持英文版教材的“原汁原味”,同时贴近国内教学要求,出版真正意义上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编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特点
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亟待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出版对国内师生切实适用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十余年的双语教学实践表明,改编英文原版有机化学教材是建设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有效途径,既可尽量保持英文版教材的“原汁原味”,亦能适合中国国情,达到学生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外语应用能力,提高国际竞争意识与能力。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Wade教授编著的“Organic Chemistry”(第五版)影印版教材,这是一本国际流行的优秀教材。我们在2006年采用了这本教材作为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用书,在教学中对这本教材的某些章节进行了调整和删减。教学实践证明,这本教材英文语句通俗易懂,内容重点突出,讲解详细,是一本很好的有机化学教材。在教育部项目的支持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将Wade编著的“Organic Chemistry”(第六版)改编为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适合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化工专业70-90学时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使用。
改编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对英文原版教材只做章节顺序的调整和内容的删减,不增加新的英文内容,目的是尽量使改编的双语教材保持英文版教材的“原汁原味”。
2 本书突出双语教材特色,对所有有机化学专业词汇、术语及化合物名称都给出中文注释,书后增加有机化学专业词汇和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方便学生自学和查阅。
3 每章结尾增加中文概要,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
4 为了使改编教材的章节编排遵循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特点,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部分从各章中抽出来,合并为新的一章,作为第3章“Brief Introducfion and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在双语教学中,有机化合物命名部分放在较前面的章节集中讲授,有利于学生自学和课堂理解教师英文授课内容。
5 适当调整章节顺序,比如,将原版教材中第15章“Conjugated Systems,Orbital Symmetry,and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调换为第11章,紧随烯烃(第9章)和炔烃(第10章)的章节之后,并将第15章中紫外光谱的内容抽出来与红外光谱合并作为第12章;将质谱与核磁共振谱合并作为第13章。调整后的双语教材的内容相对规整,符合国内的教学特点,方便教师双语教学使用。
6 为了使改编的双语教材重点突出,篇幅精炼,对英文教材中基础性重点章节的内容基本未做改动,保留原版教材讲解生动详细、语句通俗易懂的优点;对非重点处的内容、插图和举例适当删减;前后章节明显重复的内容适当删减合并;根据每章的教学重点,筛选保留部分习题;对核酸、蛋白质、甾族化合物的内容适当缩减;删掉了第26章“Synthetic Polymer”。本书内容涵盖与国内的有机化学教材内容基本一致。
7 本书保留英文原版教材的Index,方便读者查找相关内容;删掉书后的其他附录。
8 本书为黑白印刷,将重要的彩图集中到一页,从而在保证教材特色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教材的成本。其他的彩图将在电子教案中出现。
改编后的教材与其他的双语教材比较,英文出自原版教材,中文文字不多,只起提示和概括的作用,力争达到以英文教学为主、中文为辅的双语教学的目的。改编后的教材体系、内容覆盖面与我们编写的中文有机化学教材的体系、内容覆盖面基本相同。难理解的基本概念、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生可参考中文有机化学教材。
三、新的思考
结合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我们正着手完善配套的双语教学课件的建设、电子教案的建设、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我们也正在总结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践的经验,筹划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和相关教学资料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上述有机化学双语教材的改编工作,预计在2009年年初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为第一本由英文原版教材改编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由于初次尝试,加之改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改编不妥之处,由衷地欢迎专家、同行和使用本书的学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进和完善这本有机化学双语教材。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