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来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从而减少此病迁延反复性、降低对肾脏损伤的几率。方法:收集于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0例首发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像,其中男孩48例,女孩32例,年龄范围在3~15岁,详细记录患儿发病时间、病程、皮疹消退时间、腹痛及各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尿中红细胞和尿蛋白的变化以及随诊中患儿疾病反复的情况。从患儿开始起病7天内,取患儿静脉血2ml,不抗凝、在4℃环境下静置1小时,待血液凝固后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的IgM抗体。对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IgM阳性的HSP患儿设置为观察组,IgM阴性的HSP患儿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支气管炎、肺炎的患儿均予以抗感染(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腹痛、关节肿痛、肾损伤各临床表现以及病情迁延反复(皮疹反复≥2次)的分布情况。同时对两组进行常规治疗(卧床休息,忌异型蛋白饮食,口服西替利嗪、双嘧达莫,低分子肝素钙,VitC,及活血化瘀药物。有消化道、关节症状者均短期予氢化考的松静点,有肾损伤者可口服醋酸泼尼松并加用雷公藤多苷等免疫抑制剂),对于观察组即支原体,衣原体阳性组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即阿奇霉素按疗程(10mg/(kg.d),5天后停用2天,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服3天停4天,总疗程不少于3~4周),观察其疾病的转归情况。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两组间比较时采用非参数法;对于计数资料,两组间率(或构成比)进行比较时采用卡方检验。设定=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0例HSP患儿中,男孩48例,女孩32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范围在3~15岁,显示HS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其中有明确感染史者41例(上呼吸道感染31例、支气管炎8例、肺炎2例)占51.25%(41/80)。80例HSP患儿均有皮肤瘀点、瘀斑,多见于四肢、臀部,并呈对称性分布,以伸侧显著。单纯皮肤型的29例(36.25%)以腹痛为主者为28例(35%),其中5例有血便(+~+++),有15例以关节肿痛为主(18.75%),不伴有关节积液,有蛋白尿(+~+++),镜下血尿(+~+++)的8例(10%),病情迁延反复者12例(15%),12例反复迁延患儿中有7例最后演变为紫癜性肾炎。2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对其进行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IgM抗体的检测,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36.25%(29/80),衣原体的阳性率为2.5%(2/80),二者无混合感染。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性别上的比较:观察组男孩有18例,女孩11例,对照组男孩有30例,女孩有21例,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81,P>0.05)。4两组患儿年龄大小的比较:观察组的年龄为8.27±0.367岁、对照组的年龄为8.45±0.545岁,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0.273,P>0.05)。5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的比较:观察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是10(5.5)对照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是8(3),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3.52,P<0.05),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6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15.34±0.67天、12.59±0.357天,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3.632,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7两组患儿临床表现的比较(包括有无腹痛、关节痛、病情有无迁延):观察组存在腹痛的有17例,对照组有11例,两组之间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1.156,P <0.05),观察组伴有腹痛的患儿多与对照组。观察组伴有关节痛的患儿有8例,对照组有7例,两组间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2.331,P>0.05)。观察组病情迁延的有9例,对照组有5例,两组间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5.772,P <0.05),观察组伴有病情反复迁延的患儿明显多与对照组。结论:1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在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中无性别及年龄上的差异。2衣原体的阳性率与支原体的阳性率相比明显偏低。衣原体也可能是导致HSP发病的病原体,但不占主要位置。3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过敏性紫癜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均较长,且腹痛及病情反复迁延者所占的比例均较多,说明肺炎支原体使过敏性紫癜病情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