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翻译伦理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一方面,中国期望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渴望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种双重需求推动了中国外宣翻译的蓬勃发展。其中,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因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生等诸多方面,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与发展动态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其翻译尤为重要。报告英译的重要性,吸引国内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为该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报告英译语言层面转换技巧的探讨,或对影响报告翻译的外部因素的描述,很少关注翻译过程中制约译者行为的伦理问题。然而,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面临不少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冲突,必须对众多价值标准进行衡量,作出最恰当的选择,以协调冲突。这实质上是翻译伦理在起作用。可见,报告的英译过程受到翻译伦理的制约。对其进行伦理层面的探究,有助于更加客观地洞察政府工作报告译本的生成。自上世纪80年代贝尔曼提出“翻译伦理”这一概念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探究,切斯特曼是其中一位集大成者。他总结出翻译的五种伦理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的伦理和承诺伦理。这五种伦理模式是对翻译伦理较为系统的划分,借助该模式分析译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生成。本文拟用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以2000-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语料,探究影响报告英译的伦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制约译者的行为和译本的生成。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的作者和翻译的委托人都是中国政府,因此只要译者遵循了再现伦理、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就视为履行了服务伦理,因为委托人的要求就是忠实再现原文本内容,并能让外国受众理解和接受。承诺伦理,即译者应当承诺在翻译中追求卓越。由于该模式内涵较为宏观,很难分析其对译者行为的具体影响。鉴于此,本文重点从再现伦理、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三个角度予以探讨。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问题、目的、意义、方法及论文的整体结构;第二章回顾报告英译的研究现状,归纳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指出从翻译伦理角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第三、四、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探究再现伦理、交际伦理和基于规范的伦理三个伦理模式如何制约译者的翻译行为:第三章分析报告英译本如何再现原文本正式、简洁、精确的语言风格及作者意图;第四章探讨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三字格、四字词语、数字缩略语、隐喻等时如何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文本信息、达成交际;第五章研究报告英译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如何满足英语的语言规范及读者的期待。第六章是结论部分,全面总结本研究的发现,并指出本文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研究发现: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能够指导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报告英译本是各翻译伦理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作为政治文本,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要将再现伦理作为首要原则,准确再现原文本内容、原作者意图乃至原语言风格;其次,由于报告翻译的目的是满足国外受众的信息需求,翻译时应考虑其文化背景与期待,使译本能够被理解和接受,而这正是交际伦理和基于规范的伦理的内涵所在。另外,该模式可以作为评估报告英译本翻译质量的理论框架。本研究不仅能对阅读报告英译本的读者有所启发,还能为日后报告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礼貌在语用学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语用学的发展以及学者们对语境等因素的考虑,虚假礼貌的研究及其重要性在语用学研究中日益凸显。虚假礼貌言语行为是说话人蓄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实现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人际意义指的是语言被用来与他人互动、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关系,或被用来影响他人的行为,表达自己对周围世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医疗成像设备的发展研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医学图像处理的研究[5],为医学病理的诊断提供了充足的依据。本文以K-means算法为基础,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