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及信誉机制的建模与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6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线社会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 OSN)为用户提供了分享、组织、查找资料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备受用户青睐的网络交流方式。在线社会网络已成为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SN)、复杂网络以及Internet应用的研究热点。但是在线社会网络中存在着数据集中存储以及用户隐私数据泄漏的问题。本文利用社会学、数据挖掘中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方法以及图论、概率论等研究方法,针对在线社会网络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建立了一种基于对等计算模式以及网络节点社会属性的对等社会网络(P2P Social Network, P2P SN)。该网络具有两层结构,底层为根据节点社会相似性建立的社区网络,上层是基于Chord的结构化P2P网络。此种层次化的分布式社会网络,变集中式数据管理为分布式数据管理,解决了目前在线社会网络中数据集中存储所带来的弊端。2.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对等社会网络中资源搜索与资源发布的高效的社会感知(social-aware)路由算法。根据节点间的社会距离和社会相似性建立信息传播机制,确定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桥梁节点,并通过关键节点或桥梁节点分别在网内或网间进行资源和消息的转发,从而减少了查询开销,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3.构建了对等社会网络的信誉模型,建立了网络节点信誉评价体系。充分利用节点的社会关系确定节点的信誉值、评价节点的信誉度,并设计出一种每次交易后节点信誉值(含社会信誉及交易信誉)的更新算法。根据节点信誉度确定访问权限以实现授权访问,减少了节点的恶意行为,有效防止了用户隐私数据泄漏。课题结合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验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和验证。课题研究为优化在线社会网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因而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一、基本案情2013年4月,某国有公司扩建处计划部副处长孙某(负责合同管理、扩建工程征地手续办理及灰场征地、租地、土地报批工作),受单位指派在公司附近的乡镇临时租用一片沟
以往对教师文化重建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教师群体出发,认为只有教师们共同合作才能促进良性教师文化的发展。而个体作为构建教师文化的能动者,同样对教师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推
<正>李永全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787509791579/2016-07/89.00本书由总报告、国际合作篇、国内区域篇、专题篇四部分组成,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专家
入侵检测是信息安全领域中一个最富挑战性的课题,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入侵检测所面临的是极富智慧的攻击技术。本文作者从1997年开始从事入侵检测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主持了
互联网正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多媒体传输任务,同一个多媒体数据大多在一个有着共同兴趣的群体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这些数据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IP组播是传统的组通讯实
本文探讨了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三位代表性学者的课程思想。这三位学者关注的焦点尽管有所不同,但都认为后现代课程迥然不同于现代课程,它应当更为开放、复杂、丰富和多元;课程
Peer-to-Peer网络技术是目前国际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其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中所蕴含的潜在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文件资源等)。而P2P路由模型
为研究某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截割煤岩时的动态特性,建立了该型采煤机截割部的刚柔耦合模型,根据采煤机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工作机构截齿排列方式,基于实际工况计算出截割韧性煤
随着网络入侵形式的不断变化与多样性,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与设备已不能充分抵御网络攻击。例如,目前推出的商用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基本是采用基于已知入侵行为规则的匹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