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缺乏专业研究机构和文论出版系统的中国古代,书信作为最基础的交流载体,依凭写法灵活、语言直白、感情真切等文体特性,在旧友学人的往来作答中孕育、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观点和思想理念,并由此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批评形式——书信体文论批评。本文将书信体与文学批评相结合,在阐释文学批评理论的同时借助书信体的文体特质,揭示文论背后主体转换于虚实之间的话语策略,更深层次地理解唐宋时期文学批评的特质及发展演变规律。
第一章对书信体的概念、名称、特点等概念进行基础认知,并将古代书信体文论的发展划分为先唐、唐宋、明清三个时期进行宏观勾勒,为以后的论述奠定学识基础。
第二章着重分析唐宋时期书信体文论的发展状态。第一节从文体特性、行文结构、语言应用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将书信体文论与其他批评文体(序、跋、诗评、词话、选编批评等)相对比,显现特定时代、语言环境里,书信体所具有的三种特性(有效对话性、公私兼备性、意义多层性)。第二节将唐宋时期书信体文论中的问题意识进行概括。通过总结可见,此时书信体文论的关注点集中在以古文运动为中心的文学改革上。唐、宋两个朝代在这些问题上既有传承,也有矛盾和迂回,借助对“时文”评价、“文道”关系论辩、语言风格探讨、诗歌审美原则确立等四个焦点问题的考察,可以发现理论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许多重要的思想正是在学友、论敌之间的书信交往中逐渐清晰并确立起来的,书信体在传播文论思想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本章的第三节将系统地对唐宋书信体文论发展的内外因和特点进行总结。
第三章以韩愈、苏轼作为代表,浅要讨论了书信体文论的交流传播对于作家文论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文人如何在与他人的切磋交流中实现观念的成熟。
从唐宋书信体文论的分析中,既可以看到社会时代风向对于文体的细致影响,也能看到文体中承载的大量社会信息,它们彼此互渗,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丰富的生存样态,也真实记录了文人在其中的感情冲突和意见分歧,为我们从多角度审视文人和文学批评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