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浓度较低的非点源的氨氮污染治理途径相对比较复杂:水量较大,难以集中;浓度低,相对治理周期长。受到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中的低浓度氨氮污染治理尤其困难,地下水的温度相对较低,普遍在15℃左右。地下水中最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是溶解氧,溶解氧的浓度过低不利于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生长,地下水中氨氮难以转化。低浓度氨氮污染(不高于15mg/l)原位处理技术的研究理应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研究与应用领域多在地表水的氨氮处理中。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渗透反应格栅(M-PRBs)原位修复可以创造出比原位土壤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促进厌氧状态下氨氧化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模拟低温条件下(10℃-15℃)复合渗透反应格栅(M-PRBs)原位修复技术能够使地下水中的氨氮达到供水标准,且没有二次污染。模拟地下水流速增加到1m/d左右,利用不同的介质复合配比,在三套不同的实验柱中运行,在每根柱子不同的取样点相同时间取样发现:1)在单一的沸石存在的条件下,模拟渗透反应格栅的柱子在初期有吸附作用伴随氨氧化作用;出水中含有硝氮与亚硝氮;随时间推移,亚硝氮的出水浓度逐渐降低,持续运行4周左右出水中只含有硝态氮;2)在陶粒与沸石复配的柱子中,在陶粒柱子中总氮变化显著,在进入沸石柱子(柱2)之前氨氮基本被消耗完毕,4周左右出水在达到稳定时出水只有硝氮流出,硝氮总量不过供水标准。3)在铸铁颗粒、沸石与陶粒的复配柱子中,在沸石柱子中部分氨氮转化为硝氮、亚硝氮,部分氨氮被吸附,之后吸附的部分被微生物解或者吸附,4周左右后,在进入铁与沸石复配的柱子中“三氮”被完全去除,出水中不含“三氮”与铁。实验中使用的铸铁颗粒是否是作为催化剂存在,促进同步硝化反硝化或者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过程尚待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实验柱中存在微生物的厌氧氨氧化作用。迄今为止同步硝化反硝化菌种没有提纯,相关过程亦没有确定的描述,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