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建国后现实题材话剧矛盾冲突的弱化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m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老舍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是“半路出家”,但是他的戏剧作品也不乏好的作品,比如《茶馆》、《龙须沟》,这些戏剧作品为中国的剧坛增添了耀眼的光芒。可是,中国理论界对老舍话剧的研究比较薄弱,即使有相关话剧的研究,也还只是对《茶馆》这一历史剧的研究,而对于现实题材话剧的研究就更加稀少了。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研究角度放到了老舍建国后现实题材话剧上,对老舍现实题材话剧中存在的艺术缺点进行分析。本文分为四章,引言部分主要是回顾以往相关问题的研究并阐述论题的意义。第一章主要是阐述老舍建国后的话剧创作,包括现实题材话剧和历史题材话剧,并且深入挖掘二者在矛盾冲突方面的差异。同时也就提出了老舍现实题材话剧中矛盾冲突弱化的缺点,为后文做铺垫。第二章主要是分析老舍现实题材话剧中矛盾冲突的构成。首先把老舍与同时代作家的创作主题进行对比,得出老舍现实题材话剧与当时“阶级斗争”这一主题的偏离,同时也形成了老舍现实题材话剧中特有的矛盾冲突—“作为背景的大矛盾”和“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小冲突”。结合文本从这两个方面对老舍现实题材话剧矛盾冲突的构成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三章主要分析老舍现实题材话剧中矛盾冲突“由强渐弱”的这种表现形式。在《方珍珠》、《龙须沟》、《全家福》中,第一幕的矛盾冲突往往很强烈,但是之后的几幕矛盾冲突略显弱化,从而使得戏剧冲突的整体感不强。第四章主要是针对老舍现实题材话剧所存在的这一缺点,挖掘影响老舍戏剧创作的原因。主要从新中国成立后文艺政策对作家创作的限制以及老舍创作小说时形成的思维惯性对他戏剧创作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老舍现实题材话剧中矛盾冲突弱化这一现象做出切实、合理的解释。
其他文献
在论述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与从业人才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着重对高校GIS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建设高素质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路径与方略是:认真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用发展昔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
本文简要回顾了欧洲坷势思想的历史沿革,在分析该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均势思想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仍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分析当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性,坚持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民主化、法制化趋势。
在目前的中国美学和比较文学等学科当中,跨文化对话的各项条件都还不太充分,但最需要的则是一个合格的主体。如果没有一个敢于表明自己的文化身份、直面自己文化中的难题并有能
在黄埔军校建校过程中,时任国民党政治顾问的鲍罗廷为军校的创建工作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从建议孙中山筹建军校,到军校的建制、人员的配备、苏联军事顾问作用的发挥,以及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