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道年间的清王朝颓势已现,从关系国计民生的漕政即可看出端倪。这时漕政涉及诸环节弊端丛生,整个漕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国家受损,人民受累;不仅如此,漕运的运转还严重影响对黄河的治理,沿途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南北商业贸易的发展,此时漕运病入膏肓,亟待改革。 面对乾隆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盐、漕、河等内政积弊丛丛的严峻形势,一些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不变不行,只有变才能挽救自身统治趋于崩溃的命运。他们继承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撰写时政论文,研讨治国大政,究心实际问题,倡导经世致用,力做实事,试图起衰振弊,是为经世派。道光四年运道冲毁,漕运无法正常运转,急需改革的漕运为具有济世利民思想的经世派提供了施展抱负才能的机会。 道光六年经世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变革的精神,多方组织、策划,采取诸多有效措施,顺利实现了漕粮海上运输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次漕运改革是经世派缓和社会矛盾,以其所学服务于现实政治和社会实际的首次举措,体现了经世派注重时政,讲求功效及其积极变革与进取的治世精神。这也说明,鸦片战争后,经世派睁眼看世界,产生维新先驱思想,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