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男性不育症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被应用于男性生精功能障碍不育症的治疗中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因其具有高度的自我增值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低免疫原性和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而逐渐成为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前期研究表明HuMSCs移植到不育小鼠体内后能够迁移和存活至少4个月,并且能够促进其生精功能的恢复,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睾丸后是否引发免疫排斥尚存在争议。本实验旨通过曲细精管显微注射法,初步研究HuMSCs移植小鼠睾丸曲细精管后的免疫反应情况,为今后HuMSCs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材料与方法】:(1)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HuMSCs,取第3代生长良好的 HuMSCs以BrdU进行标记;(2)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 HuMSCs移植组(DH:HuMSCs+含血清培养基)、含血清培养基组(DM:含血清培养基)、293T移植组(DT:293T+含血清培养基)、正常对照组(NC:无处理组);(3)通过显微注射法将HuMSCs移植到小鼠睾丸曲细精管,移植后常规饲养;(4)观察HuMSCs在曲细精管的存活、移行、分布情况;(5)于移植第2周、第3周解剖各组小鼠睾丸,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小鼠睾丸形态变化;(6)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巨噬细胞浸润情况;(7)qRT-PCR及ELISA检测睾丸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CP-1、IFN-α、IFN-β的表达水平,了解各组免疫反应情况。 【结果】:(1)通过显微注射法成功将细胞移植到小鼠睾丸曲细精管,移植1周后HuMSCs主要存在于睾丸曲细精管的官腔内,且有逐渐向基底膜移行的局势,3周后即可观察到细胞分布在生精上皮近基底膜处;(2)移植后DH、DT、DM组均出现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其中DT、DM组睾丸形态明显改变,表现为生精上皮损伤,生精细胞脱落,部分表现为“空泡样”改变,间质增生,间质中可见到明显巨噬细胞浸润,而DH组免疫反应轻微,表现为生精上皮变薄,间质轻度水肿,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加;(3)移植第2周DH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CP-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上调,而DT、DM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 D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ELISA结果显示移植第2周DH组睾丸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CP-1、IFN-α、IFN-β)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轻度增加,而DT、DM组炎症因子表达量则明显增加(p<0.05)。 【结论】:(1)HuMSCs移植小鼠曲细精管后能够存活并发生迁移,3周后分布在生精上皮近基底膜处;(2)DH组(HuMSCs+含血清培养基组)移植小鼠曲细精管后仅引起较微弱的免疫炎症反应,而 DT组(293T+含血清培养基组)免疫炎症反应较强,证实 Hu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点;(3)DM组表现为强烈的免疫炎症反应,而DH组免疫反应轻微,提示HuMSCs对含血清培养基导致的睾丸局部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HuMSCs对睾丸局部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其调节机制尚不确定,其安全性也存在争议,我们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