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浮萍,作为一种全球分布的水生漂浮植物,因能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并生产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生物质,是实现水质净化及高品质生物质生产的理想植物。研究表明,浮萍附生有大量固氮菌并表现出较强的固氮能力,然而,截止目前,浮萍附生固氮菌组成以及附生固氮菌与浮萍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氮浓度的影响几乎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浮萍(Lemna japonica)及其附生固氮菌为对象,先在实验室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萍,作为一种全球分布的水生漂浮植物,因能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并生产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生物质,是实现水质净化及高品质生物质生产的理想植物。研究表明,浮萍附生有大量固氮菌并表现出较强的固氮能力,然而,截止目前,浮萍附生固氮菌组成以及附生固氮菌与浮萍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氮浓度的影响几乎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浮萍(Lemna japonica)及其附生固氮菌为对象,先在实验室的开放培养体系中开展硝态氮浓度(0-60 mg·L-1)对浮萍及其附生固氮菌的影响。并通过纯培养分离纯化相关固氮菌株,挑选浮萍促生性能优越的菌株,在无菌纯培养体系中开展氮浓度对固氮菌与无菌浮萍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并通过基因组、转录组及代谢组手段进一步研究固氮菌的浮萍促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开放培养体系中,氮浓度既影响浮萍生长,也影响浮萍的主要形态特征及组成。其中,浮萍平均生长速率、叶面积和叶厚度、叶绿素含量、氮磷含量和含水率均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浮萍根长则随氮浓度增加而变短。(2)在开放培养体系中,氮浓度也影响浮萍附生细菌和附生固氮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其中,浮萍附生细菌和附生固氮菌的多样性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氮浓度对浮萍附生固氮菌的丰富度无显著影响;此外,氮浓度显著影响浮萍附生固氮菌优势类群的富集,大部分浮萍附生固氮菌群,如Bradyrhizobium、Rhizobium和Burkholderiales unclassified等的相对丰度与氮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表明低氮浓度有利于大部分浮萍附生固氮菌群的富集。(3)通过分离纯化及筛选,获得浮萍促生效果优越的固氮菌株NF-3,16S r DNA和基因组测序表明该菌株属于Bacillus licheniformis,基因组大小为4.26 Mb,基因组中含有大量与氮固定和代谢相关的基因,如与氮固定相关的nif基因簇中的nif Z、nif U和nif S基因,与氮代谢相关的Gln基因簇中的Gln N、Gln T、Gln K、Gln A基因,以及与氨同化相关的编码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基因序列。(4)在纯培养体系中,氮浓度(0-60 mg·L-1)并未显著影响浮萍的生长速率,然而,菌株NF-3在所有氮浓度下均能促进浮萍生长,并且低氮(尤其是无氮)环境的促生效果好于中高氮环境,其中,无氮条件下菌株NF-3可使浮萍的生长速率提高1.47倍,此外,菌株NF-3也能在无氮和低氮条件下显著提高浮萍的叶绿素含量及浮萍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5)从纯培养体系的培养液中共鉴定出648种代谢物,其中,浓度升高的代谢物种类在共培组中明显更多,表明与浮萍或菌株NF-3单培相比,浮萍和固氮菌共培有利于合成更多代谢物。同时,还发现共培组中部分植物促生物质(如丙酸、吲哚乙酸和亚精胺浓度)的浓度显著高于单培组,菌株NF-3的浮萍促生作用可能与在这些物质的大量分泌有关。此外,在菌株NF-3的转录组基因片段中,发现了一些与氮固定和氮同化相关的基因,表明菌株NF-3的浮萍促生作用也可能与氮固定有关。综上所述,开放培养体系中的浮萍植株拥有丰富的附生细菌和附生固氮菌群,这些菌群与浮萍生长状况一样,会受到水环境中氮浓度的影响,从浮萍上分离并鉴定的固氮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NF-3具有良好的浮萍促生效果,且低氮(尤其是无氮)环境中的促生效果明显好于中高氮浓度环境,结合菌株基因组、转录组、培养液代谢组及浮萍生理指标等数据,推测菌株NF-3主要通过固氮作用供应氮素和分泌植物促生物质两种途径促进浮萍生长,两种途径的贡献大小受氮浓度的影响。该研究弥补了氮浓度对浮萍及其浮萍附生固氮菌群影响研究的不足,丰富了对浮萍附生固氮菌株促生机制的认识,为固氮微生物在浮萍培养及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微生物资源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释放的化学物质可以对水生生物产生化感效应,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胞外分泌物(M.aeruginosa exudates,Ma E)对植物根系形态发育的影响尤其显著。植物激素是植物根系的形态发育调控的基础,生长素是根系形态发育激素调控的核心。为了探究Ma E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的机制及植物激素在此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对数期藻密度为2×10~7ce
本文以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为田野点,主要以花腰傣傣雅服饰作为研究对象,既包括服饰本体也包括创造和使用服饰的文化主体。借助对服饰的生命史研究,去寻找理解和解释服饰在花腰傣社会中的变换和流转这一现象的根源,从而透视人的存在。通过一个社区的田野研究来拓展以往服饰研究中对个体研究的不足。概言之,“谁穿?”“怎样穿?”“穿着对个体生命有何意味?”都是本文力图回答的问题。在少女英花的彩色筒裙和母亲英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逐渐成为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然而,智能交通系统中时间敏感型和计算密集型应用的日益增多,给资源有限的车辆终端带来了严峻挑战.端—边—云层次性计算架构是应对该挑战的有效手段.在基于端—边—云架构的车路协同系统中,车辆用户可以将时间敏感型任务卸载到附近的路边单元执行以保证应用的实时性,而将计算密集型任务卸载到云以满足其算力需求.但是,任务卸载也会导致额外的传输时延和能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和调脾胃,巧妙地诠释了“治中焦如衡”的思想。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梳理其理论渊源,并通过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组方用药、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进而指导
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治理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尤其是如何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矿山废弃地研发出低成本、免(少)维护的综合解决方案,一直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科技问题。从恢复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植物群落重建被认为是降低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修复矿山环境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根据矿区废弃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顺应自然演替规律,找到人工积极促进更新的抓手以驱动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目前还缺
火作为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影响着植物个体的生存与植物群落的形成。在长期的进化中,发现许多木本植物已经形成相关的火适应性状。而根据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群落构建有助于我们理解群落的形成。本文以云南松群落和地盘松灌丛为研究对象,通过可燃性三个主要参数:点燃时间、火焰持续时间及总释放热量进行比较。根据群落可燃性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功能性状聚类与功能性状结构探讨群落形成的过程,从而探讨火对群落构建的
<正>在以国内外面向在线学习的情感计算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绘制了面向在线学习的情感计算研究脉络图,通过深入分析核心内容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开放丰富的学习者情感数据库、推动多模态融合的学习者情感识别研究、建立智能自然的情感交互机制等针对性策略,旨在丰富和完善在线学习中情感计算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澜沧黄杉(Pseudotsuga forrestii)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松柏目松科黄杉属的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树形高大挺拔、四季常绿。澜沧黄杉为我国特有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沿着河谷两侧的陡坡分布。由于人为过度的砍伐利用,加之其生境的特殊,导致澜沧黄杉数量逐渐减少。为了阐释原生澜沧黄杉森林群落,从而对澜沧黄杉有更好的保护,本论文在澜沧黄杉群落分布的4个县,共设置49个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促动因素,而氧化亚氮(N2O)作为三大温室气体之一,在百年尺度上的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CO2)的298倍。土壤氮(N)库占森林生态系统总氮储量的近90%,土壤是氧化亚氮(N2O)重要的排放源。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森林土壤含有大量的碳氮储量,气候变暖可能会通过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产生更多的无机氮从而进一步加速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产生
目前针对大空间建筑火灾空气升温的数值模拟基本都采用规则的矩形几何模型,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大空间建筑为满足使用功能和建筑造型等要求,几何形状经常采用曲面体或壳体。通过FDS程序模拟火灾场景,采用矩形单元拟合圆弧墙的算法,考察了圆弧形壁面对大空间建筑火灾下空气升温过程的影响;同时,基于MATLAB程序非线性拟合方法,建立了考虑圆弧形壁面影响的大空间建筑火灾空气升温经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