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增温对哀牢山亚热带森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促动因素,而氧化亚氮(N2O)作为三大温室气体之一,在百年尺度上的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CO2)的298倍。土壤氮(N)库占森林生态系统总氮储量的近90%,土壤是氧化亚氮(N2O)重要的排放源。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森林土壤含有大量的碳氮储量,气候变暖可能会通过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产生更多的无机氮从而进一步加速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产生N2O,对全球变暖产生正反馈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不同增温场景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气态氮的损失量及相关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特别是土壤N2O消耗的机制。本论文依托云南省景东县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哀牢山生态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00年林龄)梯度增温实验样地,通过静态箱法对原位土壤N2O排放通量进行2年的野外观测,并实时监测了不同土层和空气的温湿度,揭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N2O排放对梯度增温的响应特征。同时采集野外土壤样品开展室内培养实验,采用乙炔抑制技术来量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森林土壤中模拟变暖和不同氧气(O2)含量条件下的N2O和N2排放特征,并用分子生态学方法探讨了关键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原位N2O通量观测的结果表明,梯度增温显著增加了土壤N2O排放速率和年累积排放通量(P<0.05),但N2O排放的增加量并非呈线性增加趋势。与大气本底温度相比,增温0.8℃、1.6℃、2.8℃、3.8℃时分别显著增加了128%、162%、141%和208%的N2O累计排放量。(2)基于乙炔抑制法的室内培养实验发现,在好氧培养过程中,2℃的短期温度升高导致N2O排放量显著增加了4.8倍(P<0.05)。在厌氧条件下,N2O和N2排放量在2℃的短期温度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8倍和1.9倍(P<0.05),从而显著增加N2O/(N2O+N2)的比值(P<0.05)。(3)室内培养实验温度升高2℃,N2O/(N2O+N2)在0.16-0.65之间波动,并且在培养21天的过程中,N2O/(N2O+N2)比值逐渐增加,表明模拟的短期升温对反硝化产物N2O的促进作用要大于N2。(4)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模拟变暖情景下N2O损失的增加可以解释为土壤反硝化细菌nos Z-I基因丰度的减少,由此导致的N2O还原为N2的量减少,以及升温使NO3-含量在21天培养后降低了43%,表明有更多的硝酸盐作为反硝化作用的底物消耗,从而进一步加速反硝化作用气态N的排放。综上所述,在未来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森林土壤N2O和N2排放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增温促进了反硝化过程气态N的产生。在对温度升高的适应过程中,反硝化细菌产生和排放N2O和N2的潜能增强从而可能加速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素的损失。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森林土壤N2O和N2排放模型的建立以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估和预测。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蓝藻分泌的一些化合物具有内分泌干扰物活性,可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我们前期通过LC/MS代谢组学发现蓝藻水华的常见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胞外分泌物中具有多种脂类化合物,但这些脂类是否参与蓝藻的化感效应,以及它们是否影响水生动物的脂肪代谢,目前均不清楚。在水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架起了联系初级生产者和次级生产者的桥梁,可以作为反应水环境健康的指示
学位
滇池水环境既受到流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流域内特有的地球化学因素下富磷区水土流失的影响,流域内水土流失成为滇池磷素含量过高,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成因。滇中富磷区的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植被恢复条件下土壤磷素的变化,但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物群落如何影响群落水土保持和土壤质量尚少见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滇池流域富磷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四种不同植物群落(云南松针叶林、华山松针叶林、旱冬瓜阔叶林、云南松-旱
学位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释放的化学物质可以对水生生物产生化感效应,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胞外分泌物(M.aeruginosa exudates,Ma E)对植物根系形态发育的影响尤其显著。植物激素是植物根系的形态发育调控的基础,生长素是根系形态发育激素调控的核心。为了探究Ma E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的机制及植物激素在此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对数期藻密度为2×10~7ce
学位
本文以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为田野点,主要以花腰傣傣雅服饰作为研究对象,既包括服饰本体也包括创造和使用服饰的文化主体。借助对服饰的生命史研究,去寻找理解和解释服饰在花腰傣社会中的变换和流转这一现象的根源,从而透视人的存在。通过一个社区的田野研究来拓展以往服饰研究中对个体研究的不足。概言之,“谁穿?”“怎样穿?”“穿着对个体生命有何意味?”都是本文力图回答的问题。在少女英花的彩色筒裙和母亲英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逐渐成为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然而,智能交通系统中时间敏感型和计算密集型应用的日益增多,给资源有限的车辆终端带来了严峻挑战.端—边—云层次性计算架构是应对该挑战的有效手段.在基于端—边—云架构的车路协同系统中,车辆用户可以将时间敏感型任务卸载到附近的路边单元执行以保证应用的实时性,而将计算密集型任务卸载到云以满足其算力需求.但是,任务卸载也会导致额外的传输时延和能
期刊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和调脾胃,巧妙地诠释了“治中焦如衡”的思想。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梳理其理论渊源,并通过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组方用药、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进而指导
期刊
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治理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尤其是如何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矿山废弃地研发出低成本、免(少)维护的综合解决方案,一直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科技问题。从恢复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植物群落重建被认为是降低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修复矿山环境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根据矿区废弃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顺应自然演替规律,找到人工积极促进更新的抓手以驱动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目前还缺
学位
火作为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影响着植物个体的生存与植物群落的形成。在长期的进化中,发现许多木本植物已经形成相关的火适应性状。而根据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群落构建有助于我们理解群落的形成。本文以云南松群落和地盘松灌丛为研究对象,通过可燃性三个主要参数:点燃时间、火焰持续时间及总释放热量进行比较。根据群落可燃性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功能性状聚类与功能性状结构探讨群落形成的过程,从而探讨火对群落构建的
学位
<正>在以国内外面向在线学习的情感计算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绘制了面向在线学习的情感计算研究脉络图,通过深入分析核心内容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开放丰富的学习者情感数据库、推动多模态融合的学习者情感识别研究、建立智能自然的情感交互机制等针对性策略,旨在丰富和完善在线学习中情感计算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期刊
澜沧黄杉(Pseudotsuga forrestii)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松柏目松科黄杉属的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树形高大挺拔、四季常绿。澜沧黄杉为我国特有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沿着河谷两侧的陡坡分布。由于人为过度的砍伐利用,加之其生境的特殊,导致澜沧黄杉数量逐渐减少。为了阐释原生澜沧黄杉森林群落,从而对澜沧黄杉有更好的保护,本论文在澜沧黄杉群落分布的4个县,共设置49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