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的临床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本试验的入选标准,筛选出7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予中药汤剂祛饮开窍方(日2次早晚口服,每次各100毫升),加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日1次口服,对照组予银杏叶提取物片,日2次口服,每日40毫克,加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日1次口服。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和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内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和眩晕发作次数(次/月)。将记录的全部数据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描述统计和检验结果。评估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的临床疗效。
  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眩晕临床症状得到改善(P=0.000<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7.0%,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两周后,对照组眩晕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P=0.000<0.05),临床总有效率为87.9%。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25<0.05)。
  2.DHI评分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DHI总分较前改善(P=0.000<0.05),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2周后,对照组DHI总分较前改善(P=0.008<0.05),且试验组平均总评分(45.09±12.61)低于对照组(52.42±8.91)。试验组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08<0.05)。
  3.DHI具体评分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在DHI中躯体评分治疗前后(P=0.000<0.05)、情绪评分治疗前后(P=0.000<0.05)、功能评分治疗前后(P=0.01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2周后,对照组在DHI中躯体评分治疗前后(P=0.039<0.05)、情绪评分治疗前后(P=0.024<0.05)、功能评分治疗前后(P=0.016<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治疗均可改善DHI中的躯体、功能及情绪评分,且试验组DHI中躯体评分(12.30±4.56)低于对照组(15.03±3.91)、试验组DHI中情绪评分(15.76±6.10)低于对照组(19.93±3.98)。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躯体上(P=0.031<0.05)及情绪上(P=0.013<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差异说明试验组在改善患者躯体及情绪方面症状优于对照组。
  4.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较前降低(P=0.000<0.05),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2周后,对照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较前降低(P=0.001<0.05),但试验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2.27±1.51)低于对照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3.57±1.27),说明试验组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低于对照组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P=0.000<0.05)。说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预后效果更佳。
  5.眩晕发作次数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发作次数较前降低(P=0.000<0.05),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2周后,对照组的发作次数较前降低(P=0.001<0.05)。但试验组的发作次数(8.57±3.78)低于对照组的发作次数(10.10±3.32),且试验组眩晕发作次数(次/月)低于对照组眩晕发作次数(次/月)(P=0.023<0.05)。说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预后效果更佳。
  结论:应用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疗效明显,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预后也较好。还可以使患者躯体及情绪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更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对患者家人的负担。得出运用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取得了明显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为探究南征教授自拟方“沙地消渴肾安汤”在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治疗中具备的真实效果,以临床观察的方式进行研究,并探讨研究该验方之理法,及其应用的安全性,为中医对于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消渴肾病的临床辨治,提供新的可行方法与思路。  方法:收集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间,明确诊断为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门诊、疗区患者72例,将该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即每组36
学位
目的:  本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观察豁痰解毒通络方在治疗痰瘀互结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中的临床效果,同时去探讨此方药对于患者的中医症状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为今后中医治疗痰瘀互结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提供一些新思路及新见解。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对照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病例皆收集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并且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同时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加味麦味地黄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的治疗效果,对比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症状与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以验证加味麦味地黄汤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在临床上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吉林省中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门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病例63例
目的:观察杞膝消渴肾衰安汤联合外用保留灌肠治疗消渴肾衰(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作用,主要观察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从而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诊断为消渴肾衰(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门诊和疗区患者72例,将试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根据每个患者个体情况施以对症基础治疗,例如降糖、降压、纠酸、降脂等。试验
学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系统(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吉林省名中医赵建军教授治疗癫痫的病案原始资料,以期从中发现并总结出赵建军教授临床治疗癫痫的经验,进而指导临床。  方法:跟师出诊期间,通过照片、笔记等方法收集赵教授治疗癫痫的病案原始资料,运用数据挖掘系统,并通过医案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网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对赵建军教授近10年四诊信息保存完整的治疗癫痫患者的
学位
目的:通过对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处方及用药规律。并对出血性中风恢复期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力求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以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检索时间为建库-2020年11月,发表在中英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主题分别以“出血性中风”or“脑出血”or“出血性脑卒中”并含“中医”or“中医药”or“中西医”并含“恢复期”为检索词等所有满足要求的文献,同时
目的:开展以“天癸”为核心的围绝经期失眠人群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研究,应用隐结构法和聚类分析,示范以“天癸”为核心的围绝经期失眠人群健康状态辨识分类技术。  方法:将就诊于吉林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脑病门诊、治未病门诊、妇科门诊)的围绝经期失眠人群,就诊时间在2020年3月1日-12月1日这一时段且符合纳排标准的200例人群患者进行信息的采集,项目组研制的围绝经期失眠人群睡眠质量调查
目的:  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未病”状态特征性代表人群,利用多层隐结构模型开展“气血”为核心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示范性研究,进一步分析总结适应群体化服务的状态辨识及分类技术。基于“参苓味”药食同源产品,评价“调养气血”功能食品等养生保健为主自我调理方式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干预效果,探索建立以证候学为核心的中医群体化服务模式。  方法:  纳入700例就诊于吉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一般
目的:收集出血性中风临床病例,以隐结构模型为统计方法,对出血性中风人群进行状态辨识;出血性中风临床病例研究分析与中风病中医病机学说相结合,探索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  方法:临床路线,以制定中医四诊信息量表,对纳入出血性中风人群以隐结构模型分析以辨识状态。纳入临床患者信息: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共纳入20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出血性中风患者。课题组编制研究出血性中风证候
目的:通过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收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病例信息资料,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使用 Excel2016建立数据库,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候和用药频数进行分析,利用SPSS22.0对进行系统聚类,利用SPSS Modeler18.0的Apriori算法和神经网络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