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铁盐的同步氧化混凝除磷效能与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尾水中含磷物质的超标排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水体富营养化会危害水生动物和人体健康,降低水体磷含量对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污水除磷技术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混凝法除磷具有高效低耗、设计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废水除磷,混凝除磷法中除磷药剂被认为是影响除磷效率、处理成本、工艺简化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论文针对除磷混凝剂及其混凝过程展开研究。
  以常规钙盐、铝盐和铁盐作为混凝除磷药剂,从混凝剂投加量、反应pH值、混凝后絮体沉降性能及除磷成本四个角度考察混凝除磷效能,对比分析各混凝剂除磷的特点,探讨除磷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铁盐除磷效果最佳,铁盐除磷所需投加量较少;适用pH范围较广,在pH为4-9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磷酸盐去除效能;且混凝除磷后絮体沉降速度最快,以FeCl3为混凝剂时,絮体开始沉降10min后,上清液浊度几乎降至零,但铁盐除磷成本较高,是铝盐除磷成本的2.5-5倍。
  基于Fe(Ⅲ)除磷具有的优势和同步氧化Fe(Ⅱ)除磷理论,针对除磷效果较弱、但廉价易得的Fe(Ⅱ),提出以溶解氧(DO)作为氧化剂的强化Fe(Ⅱ)除磷方法,考察Fe(Ⅱ)的氧化除磷效能,分析反应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氧化Fe(Ⅱ)的除磷路径,为Fe(Ⅱ)除磷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同步氧化能明显改善Fe(Ⅱ)除磷效能,氧化条件下Fe(Ⅱ)转换为新生Fe(Ⅲ),新生Fe(Ⅲ)对磷酸盐具有更强吸附作用和沉淀作用。Fe(Ⅱ)氧化速率是影响除磷效率的关键因素,氧化速率受DO浓度和pH值影响,最佳DO浓度为6mg/L、最佳pH值为6.5,当Fe(Ⅱ)/P为3时,处理含磷浓度为15.5mg/L的原水,去除率为91.54%。同步氧化Fe(Ⅱ)除磷路径包括:单独Fe(Ⅱ)对磷酸盐的去除作用;新生Fe(Ⅲ)对磷酸盐的沉淀作用;新生Fe(Ⅲ)对磷酸盐的吸附作用。其中无氧条件主要除磷路径是单独Fe(Ⅱ)(Fe3(PO4)2)的沉淀作用,此时去除效率较低;在有氧条件下,磷酸盐去除路径以新生Fe(Ⅲ)(FePO4)的沉淀作用为主,新生Fe(Ⅲ)(FeOOH)的吸附作用为辅。氧化Fe(Ⅱ)除磷效率与直接投加Fe(Ⅲ)相当,且同步氧化Fe(Ⅱ)除磷成本更低,可作为一种替代Fe(Ⅲ)除磷的廉价方法。
  
其他文献
极大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不仅会对河流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破坏,而且不利于河岸防洪管理。近年来的极端降雨愈加频繁,气候恶化,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在多山的地区,建设高架桥经常需要穿过河道,而桥墩基础的存在会影响河道行洪,出现抬高上游水位、冲刷河堤等问题。此外,墩基础在河道水流中产生的复杂涡流还会对桥墩本身造成冲刷、侵蚀,破坏桥梁结构,威胁桥梁的安全。因此,准确合理的分析桥墩群条件下,
学位
在石油的开采,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含油污水具有含油量大、稳定性强、成分复杂、生物降解性差,处理难度很大的特点,若不经过有效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便排放,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石油资源,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和破坏。海上平台污水处理要求油水分离速度快,絮体强度适中,药剂用量小,本文根据聚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采用模板聚合及反相乳液聚合设计合成了微嵌段交联、微交联多支化两种阳离子型聚
金属在工业生产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腐蚀现象出现极大限制了金属的应用范围。化学转化膜的作用如同双面胶,将金属基底与外涂层紧密连接,同时可以保护金属在储存和喷漆之前不被腐蚀。一方面可以防止底层金属不被腐蚀介质侵蚀,另一方面,可以与外层漆膜牢固结合,增加漆膜与金属之间的附着力,防止漆膜破损时腐蚀介质侵蚀基底或通过缝隙时腐蚀蔓延,从而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传统的表面处理包括铬酸盐钝化法和
学位
含硅聚合物及其材料对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硅油、硅树脂、硅橡胶、硅烷偶联剂及其衍生产品。有机硅材料因具有生物相容性、高透气性、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表面能、良好的热性能、氧化稳定性和疏水性等优势而备受赞誉。在过去的数十年,基于超分子作用的有机硅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例如高刚度、高拉伸性、自修复能力、热塑性等。这些优异的特性归因于超
稠油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资源,在世界石油供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很多情况下,稠油的低流动性以及蜡或沥青质的沉积造成管路堵塞等问题使其难以输送。目前人们也提出了很多方法降低稠油粘度来方便运输,在所有的降粘方法过程中,化学降粘方法由于其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成本的合理性,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方法。针对海上稠油的开采问题,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水溶性降粘剂,并对其降粘效果、降粘机理进行探讨。  本
稀土元素由于具有独特的荧光性质和优异的螯合能力,在各种新型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利用有机分子与稀土元素之间的能量传递作用提高这类元素的发光性能,一直以来是光学材料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四苯乙烯(TPE)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典型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有机荧光分子,将其与稀土纳米材料结合,一方面,TPE衍生物可以作为敏化剂调控稀土元素的发光;另一方面,刚性的无机稀土纳米材料也可以通过限制TP
手性无机纳米材料是当今纳米材料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它能够将光集中于纳米尺度并且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最大化,使其在最近成为纳米科学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利用光刻技术、分子自组装等技术可以合成手性纳米结构,但是大规模简单的制备三维手性纳米结构仍待研究。在这点上,手性转移是控制手性形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是分子手性转移仅应用于微米级螺旋陶瓷晶体,在数百纳米金属纳米颗粒上鲜有报道,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在手
工业革命以来,钢铁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用遍及国民生产的方方面面。为了对钢铁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其表面进行涂装处理。而在涂装前需要经过一道预处理过程,在钢铁表面形成一层预处理层,预处理层一方面可以保护钢铁基底减缓腐蚀,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有机外涂层与钢铁基底的结合力,起到“双面胶”的作用。过去一直采用的预处理层技术存在严重污染问题,如铬酸盐钝化处理液中
学位
传统硅基电子器件受量子效应的限制,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寻求能够替代传统硅基电子器件的新兴分子器件是大势所趋。对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能的模拟及调控,已经成为纳米尺度器件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基于电子输运性能,可以设计分子传感器、分子开关、隧道二极管等分子器件。卟啉分子因具有环型共轭平面结构,内环中心可与金属配位生成金属卟啉而广受研究者青睐。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储备量日益减少,同时化石能源的过量使用也带来了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环境友好的新能源以解决上述问题。氢气能量密度高且绿色环保,因而制备氢气以替代化石能源是一个潜在的可行方案。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是一种清洁无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其中催化剂是决定催化制氢效率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金属铂等贵金属催化剂在以往的电解水制氢过程中被广泛采用,该类催化剂有着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但是它们的地